初衷是为了让皇后在临死之前能够含笑九泉。



如果李健将来的表现不能尽如人意,李瑛并不介意在下去十年八年,甚至二十年之后再次把李健废黜了。



李瑛今年才三十多岁,正值盛年,他相信自己只要注意保养,不轻易动怒,不乱吃丹药补品,再活个四十年不成问题。



到那时候,李健也已经是五十多岁的小老头了,显然并不适合接任太子。



李瑛想要的是一个年富力强,才能卓越,人品正直的继任者,年龄最好在三十岁到四十岁之间,这样才是上乘之选。



从这一点上来说,李健就不占什么优势,终究只是一个过渡,除非李瑛突然出现意外驾崩。



虽然废黜太子并不是一件小事,但皇帝只要铁了心更换储君,任何大臣都拦不住,就像历史上的李隆基“一日杀三子”那样。



从悲伤的情绪中冷静下来之后,李瑛才发现自己忽略了一件事情,那就是手握重兵的王忠嗣是李健的岳父,这对于自己的帝位是个极大的威胁。



太子的外戚手握重兵,雄踞一方,如果和太子内外联合,轻则动摇国本,分裂朝廷,重则直接上演玄武门或者唐隆政变,逼迫自己禅让帝位。



“看来朕非但不应该怀疑安守忠,而是应该提防王忠嗣!”



想到这里,李瑛紧锁双眉,站起身来在书房来回踱步。



自从宣布册立李健为太子之后,李瑛还暗自宽慰自己,王忠嗣应该不会有什么异心,等平定了渤海国之后就把他调回京城养老,给他一个太尉、司徒这样的荣誉职位解除兵权,那样就断了李健的非分之想。



但没想到王忠嗣竟然因为一封十分可疑的书信就劝自己杀了安守忠,还举荐自己的副将去执掌这支兵马。



先不说王忠嗣有没有私心,就算安守忠存在疑点,真把安守忠杀了,将辽东的八万悍卒交到王忠嗣的手上,谁敢保证王忠嗣不会成为下个安禄山,或者直接拥立李健称帝?



要知道,有些人并不是一开始就有野心的,而是随着权力的增加逐渐滋生的。



更何况,王忠嗣作为李隆基的养子,心中对这个义父一直念念不忘,也许是感激他的养育之恩,但终归是个隐患。



等王忠嗣手握整个北方的大军之后,如果他真的滋生出了野心,既可以学安禄山自立,也可以拥立李健登基,甚至还可以拥立李隆基复辟,怎么想都是一个巨大的隐患。



“现在看来,这王忠嗣的隐患要远胜安守忠呐!”



李瑛有些头疼。



对于皇帝来说,果然亲近的人权力过大不是一件好事!



“但如果趁着王忠嗣进京解除了他的兵权,将他留在京城,会产生什么反应?”



李瑛在心头暗自思忖。



似乎还是不妥!



首先,渤海国也不是软柿子,唐军之前和他们打了好几次,并没占到便宜,换个稍微次一点的统帅,真不一定能灭的了渤海国。



其次,王忠嗣怀疑安守忠这件事也不能说是无中生有,毕竟安守忠确实存在着再次叛乱的可能,而且这个可能性还不小!



一旦把王忠嗣解除了兵权,倘若安守忠再发起叛乱,联合渤海军入侵河北,就算换了李光弼、郭子仪过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3/4)

章节目录

盛唐华章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青铜剑客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青铜剑客并收藏盛唐华章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