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
“况且什么?”



“况且大家已经找到对付阿甘的最佳办法了。虽然最佳办法不一定能赢,却是最接近胜利的,大家都在这么做,比赛当然难打。”



伯德道出了开拓者本赛季的另外一个重大困境:球队在战术、战略上,已经不再具备绝对优势。



开拓者拿了那么多年冠军,各队的教练、管理层研究了那么多年开拓者的战术和体系,已经找到了战术上的最优解。



就是堆积有天赋的锋卫,内线简配一下,防守过得去就可以,不要在低位配置太多火力资源,纯属浪费,没有用。



这种情况下,面对开拓者,才能多几分胜算,否则你的资源投入配置和阿甘这个强点重合,结局就是被暴打。



甘国阳对同位置的压制力是历史最强,你500万的资源投入,把你打成0都算是客气的,巅峰时能把你打成负的。



在80年代中后期到90年代初期,NBA有过一股内线高大球员身价暴涨的风潮,因为阿甘的崛起让同位置的球员纷纷拿到大合同。



可是到90年代中后期,尤其是甘国阳退役复出后,中锋位置球员的身价开始下跌,一些不四不五的球员更是合同金额下跌少说30%,比如霍瑞斯-格兰特。



因为这类球员面对阿甘就是纯废物,能把你压到一场比赛一分都得不了,进攻端和防守端完全负作用。



你给这些球员高价合同,完全就是浪费,200万和500万打阿甘一个结果,还不如在外线多补充一点。



反而是罗伯特-霍利,克里夫-罗宾逊这类,能三能四,有外线投射能力的球员变得吃香,哪怕你防不住,进攻端可以拉开,可以做贡献,不至于到篮下送盖帽。



甘国阳对联盟的统治,各队的反制,加快了NBA战术的迭代和对球员需求的演变。



就好像冷战时期美苏的敌对,让军事科技迅速发展,一代又一代的新式武器不断更新换代。



80年代,开拓者在甘国阳和拉姆齐的带领下,利用三分球掀起了空间革命,球场体系从点-线,变成了点-线-面的结合。



虽然三分球的目的更多是为内线拉开空间,而不是成为得分产量本身,但依然具备突破性的意义,让各队对三分球的重视提前了好几年。



90年代,鲍比-贝尔曼依托甘国阳的强大个人能力,引入了普林斯顿体系,丰富了球场打法,并且率先使用高级统计学模型指导球队训练和战术安排,引入了效率公式。



现如今,每个球队都会配备至少一个数据分析师,对球队的进攻、防守进行数学化的模型建构,这一进程又被提前了好几年。



像菲尼克斯太阳队,斯凯尔斯在理论上属于较传统的防守型教练,但数据和球员特性告诉教练组,太阳更适合走进攻路线,发挥锋卫的个人能力优势,于是斯凯尔斯毫不犹豫把球队朝着进攻路线上赶。



不仅仅斯凯尔斯如此,虽然90年代NBA整体朝着防守越来越强,节奏越来越慢,进攻越来越便秘的路线在走,但因为开拓者和甘国阳的榜样存在,使得进攻的力量一直在闪耀,在和防守路线做对抗。



各支球队在构建阵容时已经有了一个基本的共识:如果球队天赋卓绝,球员个人能力强,那就走进攻路线;如果球队进攻箭头少,角色球员多,那就打造防守型阵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3/5)

章节目录

篮球之黄金时代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不爱吃草的羊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不爱吃草的羊并收藏篮球之黄金时代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