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
还有两位在出差途中,实在无法参会。



好在人数已经过了决策所需的三分之二门槛,而且关键角色都在。



周学直切主题。



“……工建委总顾问、航空动力集团的常浩南院士,刚刚通过吴明翰院士提出,希望近期参观我们津门基地的生产线……”



他用尽可能快的速度,把刚才吴明翰汇报的内容重复了一遍:



“吴院士已经代表公司口头同意,并表示常院士希望看到最真实的生产状况,而非表演,考虑到常院士的身份特殊,且要求突然,我需提请各位紧急审议。”



说到这里,他目光扫过屏幕,突然意识到有一位董事是新加坡籍,未必非常了解国内的人事情况。



于是又专门强调道:“常浩南院士的身份和影响力很足,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代表工建委框架内的科技意志和战略资源,他主动要求深入我们的核心制造区域,这个信号本身,非同小可。”



视频那头一阵短暂的沉默。



董事长徐志坚率先开口,声音沉稳有力:“常院士的名字就是份量。他亲自点名下产线,这本身就是一种重视,甚至是某种信号。我原则上同意全力接待,开放所有必要区域。周董,你做得对。”



随后又看向其他董事,“各位意见?”



“同意。”



“附议。”



另外几人迅速表态。



在这件事情上,任何正常人都不会做出不同的选择,自然没什么分歧。



但很快,CEO赵俊华就蹙起眉头,用审慎的语气说道:“开放所有区域没有问题,但状态……是否包括我们正在攻坚的多重曝光实验区?”



“我的意思是,那里良率极低,报废晶圆堆积,设备调试的窘迫和失败案例比比皆是……”



他话语未尽,但担忧显而易见——



担心影响公司形象,乃至影响未来的资源倾斜。



周学立刻接话:“赵总,我认为现在不是顾虑‘形象’的时候。”



一名董事也表示赞同:



“我们华芯国际在IC代工领域的主要对手不在国内……至少不在大陆,所以常院士此行的目的,恐怕也不是要来给我们打分评级,如果遮遮掩掩,反而可能错失某些关键契机……”



“……”



二人的意思很明确:



华芯国际如今属于业内龙头,即便在国际范围内也只有三星、台积电、英特尔、联电半导体等少数竞争对手。



所以,无论常浩南最终带来的是信息、资源,还是某种颠覆性的技术路径,他们都必然是最直接的受益者和合作者,不用担心什么形象问题。



实际对方也没得选。



赵俊华本来也并非特别坚定,之前的顾虑更多是出于职业本能。



听过这番分析后,眉头也渐渐舒展开来:



“那么……这方面我也没有意见。”



“好!”徐志坚点点头,“那我提议就由老周具体负责,立刻协调津门基地,全力准备接待常院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

章节目录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十月廿二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十月廿二并收藏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