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TA-01。



流线型的外壳泛着冷冽的金属光泽,复杂的接口与探头被保护罩严密覆盖。



粗看之下,应该是被分成了三个部分,等到安装现场进行组装。



孙飞从助手手中接过厚厚一沓文件,递给张韬。



“张院士,这是设备签收和调试的相关文件。”



张韬看着眼前足有十几份的材料,有些震惊:



“这么多?”



“设备还处于技术验证阶段,MTA-01的运输、安装、调试流程都在同步完善。”



孙飞解释道



“出于技术方面的考虑,我们采取分阶段签收,也就是从开箱验货、内部转运、基座确认、设备安装、功能校准到最终验收测试,每个关键节点都需要单独签署确认文件。”



“理解,理解。”



张韬点头,接着把文件接到手中,又分出两份交给身后的王令骁以及另一名老师。



这种东西,还是需要多人交叉确认。



随即又抬起头,半开玩笑道:“不会装到一半出问题吧?”



“您放心。”孙飞指了指文件上的铭牌照片,“这台编号CN002,已经是国内落地的第二台……整个流程我们在CN001上验证过一次了,大的地方不会出问题。”



“第二台?”这时候刚刚回到旁边的崔燕忍不住插话,“可MCC发布的首批合作试用名单里,国内好像只有我们化物所一家?”



张韬也投来询问的目光。



“第一台CN001,供给了火炬实验室。”



孙飞语气平常,仿佛在说一件理所当然的事。



当然,也确实是理所当然。



毕竟火炬实验室并非“合作方”,而是设备研制的参与方。



“常院士那边比较低调,没对外宣传。”



张韬微微一怔,镜片后的眼神闪烁了一下。



他想起常浩南曾明确表示火炬不会介入具体合成测试,原以为对方不会要这设备。



原来……不是不要,而是要得更早、更优先。



显然,对方手里还有更加重要和隐秘的项目正在进行。



想到这里,张韬微微叹了口气——



那台改变行业格局的设备,对人家来说,恐怕只是推进某个更高优先级项目的顺手之作?



然而这“随手”的份量,足以让无数同行仰望。



此刻,叉车已精准地将巨大的减震托架连同其上的设备主体缓缓卸下,平稳落在旁边的电动平板拖车上。



张韬、王令骁以及MCC的质检员立刻上前。



他们仔细检查着托架上所有一次性固定封纸的完整性——这是判断运输过程有无超限震动或野蛮装卸的关键证据。



每一处封纸都完好无损,如同新封。



张韬不再犹豫,在第一份《开箱及运输状态确认书》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4)

章节目录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十月廿二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十月廿二并收藏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