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越是会觉得不过如此。



因为所有封锁几乎都是虎头蛇尾。



轰轰烈烈开场,但最终不了了之。



眼见常浩南没回答,栾文杰又继续道:“而且,你这次提交的建议,风格也跟过去完全不一样……”



实际上,这才是后者最担心的部分——



过去十几年中,常浩南的一贯风格都是靠部分关键技术撬动全局,把全球产业链当中尽可能多的部分捆绑到华夏身上,实现牵一发而动全身,让潜在对手投鼠忌器。



航空、机械、软件、材料。



四个跟常浩南关系最密切的产业,都是通过这条路线完成了近乎三级跳的快速发展。



甚至可以说,科工委改组为工建委之后的整套组织架构,就是为了配合他这套打法而设计的。



换句话说,如果常浩南的态度发生180°的转变,那很可能意味着工建委体系也要跟着发生震动。



这对于赴任仅半年、刚刚能熟练开展工作的栾文杰而言显然不算个好消息。



“没办法,局势变化太快……必须得未雨绸缪。”常浩南睁开眼睛,回答道,“而且,工建委的现行框架应该能应付过来,栾主任你也不用太担心。”



他其实早就看穿了对方的顾虑所在,但总不可能解释说这是来自上辈子的经验教训,所以只好装模作样地开始推理:



“美国人手里的牌已经越来越少了,但越是这种时候,对方越有可能会铤而走险。”



栾文杰想了想,觉得这话确实有道理,但还是不太容易接受:



“可是以现在的局势看,如果真的全方位脱钩,受损更大的应该是美国人自己?”



“理性分析的话,确实是这样……但不应该指望对手的决策层能始终保持理性。”



常浩南叹了口气:



“另外,我原本的判断是,对方很可能会瞄准我们的两个弱项,也就是半导体和精细化工下手……但通过烛火科技这一轮交锋,基本上可以排除掉第二个选项。”



IC制造的产业链看上去很长,但其中的关键点反而不多。



几乎没怎么给常浩南留出操作空间——



90年代末那几年,华夏的技术底子实在太差,而且常浩南自己的影响力也还局限在航空产业内部。



等他能撬动足够多资源的时候,湿法光刻这条线都已经成型了,实在插不进什么核心技术。



外围专利倒是能有不少,但对于产业完整性的意义很小,几乎不可能作为博弈筹码。



好在通过曙光系列超级计算机,以及国产机床控制系统这两条线,算是让IC设计水平和IC封装技术勉强跟上了时代。



只不过芯片这行当属于典型的倒金字塔结构,利润最高的消费级产品同时也是技术最顶尖的产品。



于是国内的半导体行业就卡在了一个不上不下的位置。



要想实现彻底突破,就只能考虑另起炉灶。



栾文杰盯着常浩南看了好几秒钟,也明白过来对方的意思:



“所以你才在本子里重点强调了半导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

章节目录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十月廿二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十月廿二并收藏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