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钱也疯狂涌入亚太市场。



就连因为08年金融危机遭遇重挫的港股和大A都连续几天录得创纪录的涨幅,尤其是新能源、新材料板块,成交量屡破天量。



与此同时,全球范围内,一场“淘金热”以数字化的形式汹涌展开。



论文发表后的48小时内,全球主要经济体工商注册系统的后台,涌入了成千上万份以“光场催化”、“新能源材料”、“锂电能源”等为关键词的新公司注册申请。



无数怀揣梦想或投机心思的创业者试图在这片新大陆上圈地,尚未上市的初创电池公司纷纷宣布获得了数千万乃至上亿美元级别的风险投资,估值在PPT阶段就被推高到令人咋舌的地步。



整个世界仿佛都沉浸在对未来财富的狂热憧憬之中。



而这场风暴的学术源头——连海化学物理研究所,此刻也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高光时刻”。



一场规格空前的新闻发布会即将在其主会议厅举行。



后台休息室内,张韬院士透过单向玻璃,看着外面人声鼎沸、长枪短炮林立的会场。



闪光灯此起彼伏,各种语言的低声交谈汇成一片嗡嗡的背景音,近百名中外记者将原本宽敞的会议厅挤得水泄不通,其中超过三分之二是金发碧眼或扛着NHK、共同社标志设备的外国面孔。



许多记者显然是第一次踏足这个位于华夏东北的工业城市,更别说这个曾经低调的国家级研究所。



但这并不耽误他们在过去两天的报道中,将“连海化物所”的名字塑造成堪比贝尔实验室般的传奇存在。



这荒诞而真实的场景,让张韬这位见惯风浪的老院士也忍不住摇头感慨。



他转头看向身旁同样有些紧张的所党官员崔燕,半开玩笑地问:“崔书记,你猜猜,就这两天,咱们所里收到的横向项目合作意向和投资咨询,总金额大概有多少?”



“我哪能知道……”崔燕正低头整理着发言稿,无奈地回答道:“你们不声不响地整出这么大的新闻,我这两天几乎连睡觉的时间都没有。”



话是这么说,但她是显然对这个话题很有兴趣,于是又迟疑地猜道:“能有多少?两千万?”



毕竟只是区区两天而已。



哪怕是院士,哪怕是科学院,这个数字也已经非常夸张了。



张韬轻轻耸了耸肩,这个动作在崔燕眼里显得格外“凡尔赛”。



“不完全统计。”他语气平淡,仿佛在说一个微不足道的数字,“光是锂电、电极材料、催化这几个大课题组报上来的意向,加一块儿,稳稳超过三个亿……”



“多少?”崔燕手一抖,厚厚的一迭新闻稿“啪嗒”一声掉在桌上,纸张散落一地。



她顾不上捡,瞪大了眼睛看着张韬,仿佛听到了天方夜谭。



“是啊,”张韬弯腰帮她捡起几张纸,脸上带着一丝无奈的笑意,“而且门槛都高得很,低于一百万的小项目,我现在都得考虑考虑要不要分给下面那些年轻的研究员练手,要不然,组里面这点人手,根本就接不过来。”



崔燕张了张嘴,最终只化作一声长长的叹息,弯腰默默收拾起散落的稿件。



金钱的力量,在这场由科学引发的风暴中,展现得如此直观而震撼。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4)

章节目录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十月廿二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十月廿二并收藏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