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海化物所,合成实验室。



王令骁紧盯着真空反应腔室,同时右手拇指小心翼翼地拨动控制杆,让特定波长的近红外偏振激光精准照射在悬浮的碳纳米管薄膜上。



原本这个过程需要用一个非常反人类的杆式操作器进行,合成进度也长时间因为操作原因被卡在40%上下。



直到在常浩南的建议之下换成了一个游戏手柄之后,效果可谓立竿见影。



随着薄膜在精确控制的温度梯度下逐渐波动、收缩,预先吸附的钴金属酞菁前驱体分子在光场驱动下开始波动收缩,经过一系列复杂的界面作用后,最终以粉末形态出现在载体表面上……



“沉积完成!”



身边另一名研究生报告。



王令骁点点头,随之按下手柄的左侧扳机。



腔室开启,一片均匀覆盖着蓝黑色物质的碳纳米管薄膜被小心取出,然后放置在电子天平上。



“本次合成产物,5.176克!”



因为疲劳和干渴,王令骁的声音显得有些尖锐。



但仍然能听出其中的兴奋。



第一次完全成功的尝试就能获得如此宏观量的样品,说明薄膜收缩法的工艺放大性似乎非常优秀。



“工艺路线初步验证有效。”张韬院士抱着胳膊站在旁边,俯身仔细检视了一下样品,点头道,“立刻制备电极片,进行基础电化学性能测试。”



他们实验室过去并不专精于锂电池方面的研究,但好在电极制备这块的工作触类旁通,况且还有隔壁课题组的支援。



在充满了氩气的手套箱里,涂覆、烘干、封装,一气呵成。



然而,当第一批充放电数据呈现在屏幕上时,实验室内的温度仿佛骤降。



起始容量、倍率性能、循环稳定性曲线……与之前用传统方法制备的普通钴单原子催化剂相比,各项关键指标提升幅度微乎其微,甚至在某些高压区段表现更不稳定,远未达到理论模拟预测的飞跃性提升。



王令骁盯着几乎重叠的曲线,语气挫败:“激光参数、温度窗口、前驱体浓度都是严格按常院士优化后的方案执行的……怎么宏观性能毫无起色?”



他看向张韬。



“工艺本身是成功的,至少证明了我们能在宏观尺度实现激光诱导薄膜收缩自组装这一技术路线,产率也达标。问题很可能出在产物的微观质量上……”后者面色倒还保持着沉稳,只是拿起一片样品在强光下观察,“我们以为的有序阵列,可能并未有效形成,或者结构存在严重缺陷。”



稍作停顿之后,他又果断指示:“立刻取最具代表性的一部分样品,让人送到孙研究员那边去!”



……



当天晚上,样品通过人肉快递的形式被送抵孙飞团队。



那台由进口TEM和APT设备经过破坏性改造、牺牲了原位同步和部分精度、专为稳定材料设计的“缝合怪”仪器全力运转,终于在数小时后,给出了初步的三维成像结果,并在第一时间传回了连海。



王令骁看着屏幕上APT三维点云图与TEM结构图像的叠加结果,心沉到了谷底。



想象中连绵有序的钴原子链踪影难觅,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3)

章节目录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十月廿二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十月廿二并收藏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