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答案,当然是有的。



实际上,当常浩南看到眼前这个全无尾布局的方案时,整个人的第一反应是喜出望外。



因为高超音速飞行器所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控制效率、空气阻力和飞行稳定性三者之间的平衡。



对于一枚导弹来说,无论是滑翔式还是吸气式,都不需要很高的气动控制效率,就算需要在末端进行弹道调整或机动,也可以通过改变重心或者更加简单粗暴的侧推火箭来实现。



但如果是一架飞机,那么要求就必定要严苛许多。



燃气舵不可能长时间承受超燃冲压发动机的尾焰温度;



空气舵如果面积太大就是阻力负担,面积太小又无法实现足够的控制效率;



矢量推进并不适用于冲压发动机,况且超高速状态下也不可能只靠矢量推进来维持稳定……



因此研究到最后,他拿出的解决方案几乎和李春蓬异曲同工——



并联乘波体的机身当然和常规飞行器的升力体结构差异巨大,但在“去掉全部尾翼,利用超声速流场压缩和膨胀流动实现气动增稳、结合嵌入式舵面实现飞行控制”的思路上,却是别无二致。



并且,考虑到高超音速飞机仍然需要靠自身动力达成双模态冲压发动机的启动条件,二者在机体布局上的共性肯定要比理论上更多……



“这是你们内部讨论出来的方案?”



他放下手中的资料,两眼放光地看向李春蓬。



后者哪见过这副架势,迟疑地点点头:



“最开始是我们预研办公室的一个思路,不过已经得到集团方面的确认了,罗总也承诺,会给我们划拨一些资源用于技术验证。”



“好啊,很好!”



常浩南已经快要压不住嘴角上扬的弧度,只好以喝水进行掩饰——



原本他还苦于自己分身乏术,又找不到一个得力的帮手,准备把气动布局方面的问题放在双模态冲压发动机之后慢慢解决。



但瞌睡来了就有人递枕头。



帮手这不就来了?



当然,兴奋归兴奋,他也不可能上来就对这样一位比自己还年轻几岁的后辈委以重任。



无论如何要先摸个底:



“春蓬同志,你们现在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缺少一个抓手。”



李春蓬再次打开了那张3D渲染图,然后把电脑调转180°朝向常浩南,解释道:



“我们已经通过一个干净的理想化气动模型,在理论层面确定了气动增稳设计的基本可行性,但实际飞行器要面对的情况比气动模型复杂得多,比如有飞行员,要设置一个座舱,有任务载荷,要设置一个弹舱,飞行要消耗燃油,所以重心和升力中心的关系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这些都会对气动增稳的效果产生影响。”



“要想把理想化模型变成一架真正的飞机,需要完成一系列参数化设计,但我们暂时拿不准,应该从哪里切入。”



常规飞机的操纵力矩本质上是由一个物理结构直接提供的,因此气动设计属于加减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

章节目录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十月廿二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十月廿二并收藏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