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思绪中拉了出来。



“好,我马上过去。”



……



十五分钟后。



更衣室里,六名飞行员正一丝不苟地穿戴着飞行装具。



先是最贴身的保温内胆,然后是抗荷飞行服,最后是救生背心。



每一件装备,王炜都仔细检查过一遍:救生背心的充气装置、信号弹是否在有效期内、抗荷服的管路连接是否牢固……



在整个职业生涯中,他很幸运地并未经历过任何一次飞行事故,但越是如此,每次起飞之前就越是要小心。



实际上,舰载航空兵第一团的首批8名飞行员,全都已经具备了着舰和起飞资质。



但考虑到辽省号的甲板运转能力,基地还是决定将其中两人,也就是03号和04号作为备份。



当一行人走出更衣室时,东方的天空已经大亮,如气象部门预报的那样,完全不见了晨雾的踪影。



五名飞行员在简报室内列队坐好,部队长、同时也是本次任务指挥官的戴明盟站则在最前面,手里拿着一份任务资料。



“同志们。”沉稳的声音在清晨的空气中显得格外清晰,“根据最新气象数据,任务海域风力2-3级,浪高0.5-1米,能见度极佳。航母已经按计划在昨夜出港,并抵达了预定任务海域。”



他在小讲台后站得笔直,目光扫过几名战友兼部下的脸。



今天参与任务的飞行员中,有四人都是三十岁出头的年轻人——



基地dang委最初决定选中07号郑辉和08号林书岩参与任务时,还引发了不小的争议。



但他们考虑的是,以戴明盟和王炜的岁数,等到完成航空母舰服役初期的验证工作之后,也就差不多到了停飞的时候。



因此,华夏舰载航空兵真正的未来,还是掌握在这些晚辈手中。



应该多给一些机会。



况且,舰载机起降对于所有人来说都是从零开始,过去飞陆基飞机的经验并不适合作为选择依据。



“我再强调一遍任务流程。”稍作停顿之后,戴明盟点击遥控器,投影幕布上显示出着舰流程图,“首先进行触舰复飞,六架飞机依次完成……”



“我们的标准比实际需要更严,主起落架接触点必须在第二阻拦索前,否则立即复飞重来……”



“全部完成之后,再开始正式着舰……”



“……”



王炜的目光落在流程图最后的红色警告标志上:尾钩着舰成功率与飞行员经验直接相关。



根据美国海军公开数据,新飞行员首次着舰成功率不足60%。



十分钟后,任务流程终于被介绍完毕。



“接下来的细节,由毕奉春主任进行说明。”



戴明盟朝旁边一名穿着空军作训迷彩,而不是飞行服的军官示意了一下。



毕奉春当即接过话筒:“根据海军装备部和空气动力研究院给出的最新计算结果,航母在高速航行时,右舷受风会产生不规则上升气流。”



他说着切换幻灯片,显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4)

章节目录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十月廿二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十月廿二并收藏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