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甚至可以在无实物的情况下闭着眼睛模拟出整个操作过程。



作为有着10年“驾龄”的主力飞行员,他对新型武器的测试并不陌生,但舰载机加上高超音速导弹的组合还是第一次。



“下面请常院士为大家讲解技术要点。”毕奉春侧身让出位置。



“各位飞行员同志,首先感谢你们为这个项目付出的努力。”常浩南的声音不大,但每个字都清晰可闻,“我们的高超音速巡航导弹采用了双模态冲压发动机和乘波体设计,这在世界上属于领先水平。”



郑辉注意到常浩南说到“领先水平“时,眼中闪过一丝自豪的光芒。



“根据设计指标,“常浩南点击遥控器,屏幕上显示出复杂的空气动力学曲线,“冲压发动机正常启动的下限速度是马赫数1.5。但请注意,这里的马赫数是对应实际环境的。”他停顿了一下,确保所有人都理解了这一点,“因此,如果可能的话,建议将飞机爬升到10000米甚至更高的高度,这样只需要大约1600公里每小时的空速就能达到发射要求。”



林书岩在旁边小声嘀咕:



“那不就是说高空更容易启动?“郑辉微微点头,但注意力仍集中在常浩南身上。



“另外,“常浩南的表情变得更加严肃,“虽然训练弹有模拟点火的能力,但毕竟不是完整状态的双模态冲压发动机,所以加速能力比较差,再加上乘波体外形在低速下的升力系数不佳,导弹在发射之后不会像大家熟悉的鹰击91或者霹雳12一样马上加速爬升,反而会保持与发射时差不多的高度和速度一段时间。”



郑辉的眉头不自觉地皱了起来。



歼15这个尺寸的飞机,下方的空气流动情况往往相当复杂。



弹药在离开挂架之后如果不能马上脱离这一区域,对于载机来说绝对不是什么好消息。



“因此,“常浩南的目光扫过在座的飞行员,最后停留在郑辉身上,“为了保证安全,在发射之后应该尽快拉升并滚转脱离,图像拍摄任务由8号机在侧面完成即可……”



“……”



简报会持续了近一个小时,当郑辉合上笔记本时,窗外的阳光已经变得强烈起来。



他看了看手表——9:30,距离预定起飞时间还有大约40分钟。



“感觉怎么样?“林书岩小声问道,“第一次挂这么大个家伙上天。”



作为备份和伴飞飞行员,要说他完全不羡慕有机会带弹起飞的郑辉,那肯定是假的。



后者笑了笑:“比我想象的要复杂一些,但还能应付。”他站起身,活动了一下因久坐而有些僵硬的肩膀,“走吧,该去换装了。”



两人一前一后走出简报室,却正好碰上了同样刚刚离开的常浩南。



“预祝你们测试过程一切顺利。”



常浩南笑着说道……



天知道郑辉在这一瞬间有多不知所措。



几乎是条件反射般地敬礼:



“常院士,保证完成任务!”



工作期间称职务.jpg



实际上,如果可以的话,他宁肯每次看见对方的时候都能称职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

章节目录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十月廿二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十月廿二并收藏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