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你要是也闲不住的话,可以优化一下激波系统的检测和控制逻辑,我觉得目前用调度隔离段压力与参考压力比值来确定激波位置的算法有些潦草。”



果然,这一招可谓立竿见影。



布林克的注意力几乎理科就被吸引到了工作上:



“您认为目前对激波系统的定位精度还不够?”



柯林杰点点头:



“虽然理论上能够达标,但是需要留出来的余量太大了,也可能影响到后续测试的成功率……主要是压力参考值涉及到太多的不确定因素,导致最终仍是一个完全由人工划定的设计常量,受到飞行试验过程中具体外部条件的影响很大。”



说到这里时,就连他自己都重新认真起来:



“每一组参考值都需要大量的实验数据,而且还要对这些选择的参考值作高保真度隔离段模拟,而目前我们只能在相对简单的环境下确定大约6-8组数据,然后被动等待靶场上空的飞行条件达到其中某一个范围……至于更复杂的环境,那就需要更高还原度的超高速风洞,而这恰好是我们最大的短板……”



“……”



一番交流之后,总算才把布林克给送走。



然而,柯林杰的表情却并未有任何放松。



刚才提到“超高速风洞”时,他本能地想起了亚琛工业大学的那一座TH-D高焓激波风洞。



本来是考虑能不能再靠个人关系借用一下对方的资源。



但很快就意识到了另一个更加严重的问题。



也想明白了刚才那阵不安感是从何而来——



之前为了尽快查出第一次测试失败的根本原因,他曾经把X51A和SJX61-1发动机的工作参数交给过自己的老友卡尔·海因茨·布林克曼。



虽然最后确实发挥了作用,发现普惠提供的整个动力系统在设计阶段就存在诸多偷工减料,但仅从操作角度考虑,那可是妥妥的违规泄密。



再考虑到亚琛工业大学曾经和华夏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有着紧密合作,如果这档子事被发现,那自己绝对是跳进黄河都洗不清……



想到这里,柯林杰赶紧开始回忆当年的操作细节。



最后基本确定,至少在自己这里,应该是没有留下什么漏洞。



唯一的隐患应该在布林克曼那边。



如果在TH-D风洞的后台发现了与X51A相关的数据文件,那顺着这条线怎么都能查到自己。



虽然对方当年曾经保证过,已经删除了全部运行日志,但总归还是再确定一下为好……



他右手伸进口袋,准备给对方打个电话。



但又很快把手机放了回去。



“欧洲这会儿已经入夜,还是等等再联系他吧……”



柯林杰这样想道。



……



实际上,对于这次安全检查感到恐慌的并不只有柯林杰一个人。



负责超燃冲压发动机研制的普惠公司代表、负责助推火箭研制的麻省理工大学课题组,甚至包括波音公司的某些中高层管理人员……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

章节目录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十月廿二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十月廿二并收藏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