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赫尔指着图上的震荡曲线说道:



“这也是Tore Supra升级WEST项目的核心动因之一。”



观众席顿时响起压抑的骚动。



尽管锯齿震荡现象早在1974年就被首次观测到,从那时起,震荡加剧可能引发的等离子体崩塌就成为各国聚变研究中都会关注的问题。



但因为稳定运行时长或是等离子体规模的问题,大部分设施还尚未真正有过类似经历。



而法国人通过试验给出的结论,显然比此前大家的估计都严重很多。



美国代表团的怀特博士突然举手:“所以ITER第一阶段目标中要求的等离子体单次维持500秒,是基于贵方数据的保守估计?”



“这倒不是。”



赫尔摇摇头,并切换到了下一张幻灯片:



“98年设定500秒指标的时候,Tore Supra的运行时长也才突破350秒大关,所以完全是凑巧……”



下面的讨论声明显变得更加嘈杂了。



正如之前提到的那样,相比遥遥无期的ITER反应堆本体,各国更加看重的是欧洲现有研究设施能够提供的帮助。



而Tore Supra的问题,似乎未必是一次简单升级就能解决的……



赫尔故意让现场的紧张局势发酵了一会儿,才话锋一转重新开口道:



“不过,各位无需对WEST的升级进度过分担忧,我们已经将Tore Supra的运行数据与目前最权威的部分磁重联模型相结合,并结合日本同行的理论支持,确定了对锯齿行为的影响最大的两个部分,分别是辅助加热和中性粒子束注入。”



“众所周知,据齿崩塌是由M=1模的触发所导致的,因此首先需要一个与有效势能函数有关的宏观驱动……”



“……”



接下来,他用了大约40分钟,具体解释了不完全磁重联模型下的准交换模不稳定性,并在最后提到了控制锯齿震荡的原理:



“上面的稳定性阔值可用于分析通过快离子、中性束注入或者热核反应及各种电流驱动等的据齿控制,在拥有足够运行数据的情况下,只要准确地测量出q=1面的位置,就能对中子束注入的位置进行精确定位,并找到最合适的等离子体预加热温度……”



“……”



主体内容全部说完之后,赫尔稍微停顿了一段时间,以便于下面的听众们理解和消化。



当然,即便与会者绝大部分都是老资格研究人员,也不可能在这电光火石之间判断出他讲述内容的正确与否,最多只来得及梳理出一个相对通顺的逻辑。



而至少在工程上,这个逻辑是无懈可击的。



“我知道,准确测量q=1面的位置并不轻松,并且中性束注入也需要很大的外部功率输入,但至少提供了一种彻底解决等离子体崩塌风险的理论途径。”



赫尔按下激光笔,红色箭头刺入幕布上刚刚显示出来的设备结构图:



“因此,WEST将重点升级中性束注入与低混杂波加热系统,预计两年内将维持时间提升至大约800秒级别……”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3/4)

章节目录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十月廿二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十月廿二并收藏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