扰的可能性。”



“最后发现,即便采用聚光灯模式工作,sar系统单颗卫星对地面雷达的干扰也不会超过在0002时间占比下干扰噪声比达到-6db的统计门限,而如果采用实际应用中更常见的扫描或条带工作模式,那产生的干扰还会更进一步降低。”



其实听到这里的时候,廖永才就已经意识到问题所在了。



大家都是搞技术的,对方不可能随便胡诌几个数据骗自己玩。



而干扰强度无法达到统计门限,意味着即便雷达不采取额外的滤波降噪手段,也不会出现足以被发现的错误参数。



不过,意识到归意识到,嘴上还是想挣扎一下:



“那卫星的发射功率如果更强……”



常浩南当然知道他想要说什么,当即摆了摆手:



“如今的星载sar载荷确实比二十多年前精细了很多,我们测试的型号体量又比较小,所以发射功率不如当年你们分析认为的sir-b卫星,但也不会出现数量级的差距,更何况我们计算出的干扰强度实际还远在门限以下。”



廖永才本来也没准备真的犟到底,在收获新的解释之后便顺势下坡,摆出了一副勉强被说服的姿态,询问道:



“那真正的原因……”



常浩南没有直接给出回答,而是突然反问道:



“当时的情况,和现在其实很像,不是么?”



“嗯?”



廖永才先是一愣,有些疑惑地抬起头,但紧接着又马上理解了对方想要表达的意思:



“您的意思是说,对方也是在我们调试过程中就设下了埋伏,然后在特定时间通过干扰信号诱发缺陷,才造成设备运行状况异常?”



常浩南点头:



“目前看来,这应该是最合理的解释,而且也符合相关历史材料中记录下来的内容,只可惜年代久远,所以调试过程中的原始参数没能完全保留下来,所以无从100印证了。”



话虽如此,但也只是出于一名技术人员的严谨。



实际他有差不多九成把握,自己得出的结论是正确的。



而廖永才也显然认可了这个说法,露出一副愤愤不平的表情。



独自红温一会儿之后,更是没忍住地吐出了一句鸟语花香:



“真是艹的……”



常浩南原本已经准备到另一边去看看郭林他们的工作,突然听见这么一句,又有些好奇地转过头来,用好奇中带着震撼的眼神看了一眼对方——



自打博士毕业,走上领导岗位以后,已经很少有人会在他面前如此吐露心声了。



廖永才叹了口气,解释道:



“那个年头的国际局势比较特殊……1980年9月的时候,为了体现军事互信,我们还专门邀请过一个五角大楼代表团参观访问,其中的行程就包括7010雷达站。”



很明显,这又是一个“兄弟跟你心换心,你跟兄弟玩脑筋”的故事。



不过在那个时候,倒也不算稀奇。



况且7010雷达是在1976年开始进行天线安装和阵面调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

章节目录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十月廿二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十月廿二并收藏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