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跟金陵那边区别很大,我们的操作人员一直没办法把电扫天线调整到理想状态,可能需要发挥一下您的经验了。”



相比于具体的机械设备,电磁波和数字信号看不见摸不着,只能通过一部分参数来推算设备的工作状态。



而这个过程又难免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



尤其是在先期调试过程中,由于缺乏归零点,往往很小的偏差就能带来非常离谱的结果跳跃。



所以,也难怪很多电子工程师干到后面都会信点玄学。



比如什么机魂大悦之类的。



“好吧,我们走。”



作为一名老技术,这种被人需要的感觉让廖永才非常满足,整个人也瞬间充满干劲。



二人动作麻利地回到地面,接着跳上一辆吉普车,朝远处的雷达控制中心疾驰而去。



……



即便空间比较充裕,按照一部雷达预留的地下建筑里面也绝无可能再另外设置一个全新的控制中心。



因此,大部分设备都是在当年的基础上原位更新而来。



由于时间紧张,还留下了不少属于过去的痕迹。



比如位于深井底部沉睡着的金属管道。



最初是为了保护体积巨大的数据传输线路而铺设,不过如今都已经是光纤传输,所以连带着整个检修井都没了用处。



廖永才担心一走一过出事故,提了好几次想给填上,但始终没腾出人手来。



“郭总,廖主任。”



见到两人走出电梯,一名年轻工程师快步走上前来,怀里还抱着带有打印机余温的一摞文件:



“刚才试运行的工作日志已经整理出来了,请过目。”



郭林并未有所动作,大概是之前就在电脑上看过,只是示意把文件直接递给廖永才。



后者接到手里的时候注意到,对方手腕上正贴着一块方形纱布,从边缘来看似乎是被高能微波灼伤的痕迹。



这让他的肩膀隐隐感到有些刺痛。



那里也有一处几乎完全相同的伤疤,是他年轻时在宣化雷达站留下的。



“我来看看。”



廖永才轻轻摇了摇头,把杂念抛到脑后,坐在一张桌子前低头翻阅起来。



郭林则安静地来到控制中心另一边,等待着前者给出结论。



实际上,如果给他充足的时间,问题肯定可以在多次迭代中得到解决。



之所以特地把廖永才请过来,一方面是带着经验工作可以更快完成,另一方面,也是给这位老前辈提供一些参与感。



新雷达的安装调试,包括后续的测试过程都由电科14所和38所负责完成,毛道雷达站方面几乎被彻底排除在外。



除去廖永才和政委郑天宇以外,其余人员甚至都不完全知情。



服从命令归服从命令,但也难免有些情绪。



而廖永才的表现也没有让郭林失望。



大约一个小时之后,就在很多人都快忘了角落里还坐着个人的时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

章节目录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十月廿二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十月廿二并收藏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