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真实情况?”



常浩南则哑然失笑,当即反问:



“那你看,这都半年过去了,他们制裁了么?”



王宏让非常干脆地摇了摇头,脱口而出道:



“这我哪能知道,我又不是关键人员……”



话说到这里,便戛然而止。



他抬头瞄了一眼面前不远处的常浩南——



显然,要说“相关个人”,那恐怕没有谁比面前这位更相关了。



于是马上改口:



“我觉得应该是……没有吧?”



“那就是了。”



常浩南解释道:



“美国人的心理其实比欧洲人简单得多,我稍微研究过一些……他们炒作我们的高超音速武器威胁,只是为了让htv2,也就是那个跟玄鸟原理类似的滑翔式高超顺利获得研制资金而已。”



“但之所以敢于这么炒作,正是因为在内心深处的潜意识里,他们并不认为我们真的可以把高超音速飞行器给研制出来……或者至少不可能在他们之前。”



王宏让脸上的疑惑并没有消退太多,显然还有点没想明白这里的因果关系。



“有个笑话不知道你听过没有。”



常浩南干脆换了个方式:



“说是有个记者问五角大楼的新闻发言人,为什么要耗费那么多资源出兵两河流域,对方表示,是因为怀疑那里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记者又问,那为什么不直接出兵莫斯科,发言人只好回答说,因为俄国人真的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王宏让听后直接没绷住,噗嗤一声笑出声来。



戈壁滩上顿时弥漫起一股快活的空气……



……



当然,玩笑和快活都是短暂的。



即便有着过去双锥体验证弹的成功经验以及jf14超高速风洞提供的大量数据,滑翔式高超的试射仍然是一件需要谨慎准备和严肃面对的大事。



并且,根据军事学发展的一般逻辑,在有了矛之后,就会自然而然地开始考虑盾的问题。



实际上,早在2005年,常浩南利用东风3导弹测试双锥体弹头高超音速再入可行性的时候,地导部队就已经确认,常规的远程警戒雷达只能勉强捕捉到一些断断续续的信号,无法给予足够长的预警准备时间。



面向空气动力学目标设计的火控雷达则根本无法稳定跟踪到高超音速飞行状态下的目标,更遑论发射导弹进行拦截。



后来图160发射的那枚验证弹也基本验证了这一结论。



此前监视x51a首飞的时候,也是使用策略,通过多基地雷达方案进行智取。



而“玄鸟”高超音速验证平台的速度更快,几乎达到前三者的两倍,已经可以在飞行体周围生成一定强度的等离子体吸收层,又是采用灵活性极高的滑翔弹道。



别说拦截,就连导弹来袭预警都很难实现。



搁在二十年前,这种情况或许还可以接受。



毕竟冷战时期,两个超级大国的最主要威胁都来自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

章节目录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十月廿二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十月廿二并收藏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