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航空领域出身,而且早年间还参与过强6飞机的研制以及对米格23战斗机的逆向测绘。



从一位有这样经历的人口中提出可变结构设计,刑牧春的评价倒也确实恰当。



一时间,就连会议室里弥漫着的紧张气氛都被冲淡了不少。



“非要这么说也没错。”



付长胜自己也笑着摸了摸头顶:



“确实有早年间的一些影响……”



说到这里,他却突然来了个转折:



“不过我这个方案绝对是认真的。”



此话一出,欢声笑语中的众人也重新严肃起来。



“虽然我确实听说611所那边计划用柔性蒙皮来制造四代机DSI进气道的鼓包,但也只能在比较小的幅度范围内进行调整……咱这个宽速域乘波体的两个下表面差异还是挺大的,不太可能光靠蒙皮的调整来实现吧?”



付长胜瞄了一眼坐在主位上的常浩南,见后者也是一副认真倾听的样子,才放心继续道:



“柔性蒙皮材料我也考虑过,但对于温度比较敏感,无法支持高超音速条件下的热负荷和气动负荷,所以还是需要机械结构……比如把类乘波体和可伸缩的菱形翼进行组合,相对低速飞行时机翼伸出,与下表面共同提供升力,高速下把机翼收进内部,变为纯粹的乘波体构型。”



本来只是露个面,原则上并不参与设计工作的姜宗霖也有点绷不住:



“真要搞变后掠翼啊?”



通过不同渠道搞回来的F14和图160,算是弥补了华夏没有装备过变后掠翼飞机的小小缺憾。



但真要在21世纪整出个变后掠翼飞行体,还是高超音速的……



想想还是有点抽象。



“非要说是变后掠翼也没错,只不过不是传统的滑套式结构。”



付长胜解释道:



“比如一部分机械超材料,可以在受到不同方向的拉力时表现出不同的形态转换特征,很适合用来做这种只有两个形态变化的机翼结构……”



“……”



一时间,针对这个听上去有些离谱,但细想之下又好像挺合理的方案,众人展开了激烈而精彩的争论。



直到常浩南清了清嗓子,准备发言。



会议室里顿时安静下来。



“我最近碰巧对计算材料学有些研究……机械超材料虽然是最近比较热门的一个研究方向,但具体应用层面的研究才刚刚起步,对于我们来说,新技术带来的风险实在有些大……”



其实到这里,就已经不用继续讨论下去了。



如果连常院士都说你这个方案的风险有点大,那肯定是真的大。



因此,所有人都没有接话,而是等着他后续的更进一步发言。



“其实有些时候,完全没必要把事情想的太过复杂……”



果然,常浩南缓缓说道:



“我们可以直接一点,把高、低两种设计马赫数下的乘波体给融合起来,其中一部分的采用以巡航条件设计的高超声速乘波体,另一部分则采用满足起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

章节目录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十月廿二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十月廿二并收藏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