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的验证任务。



在预期当中,地空对抗部分的节奏应该是短促且优美的,一切会发生在电光火石之间,最终以飞行员成功利用地形或是雷达兵成功找到破绽作为终结。



但最后却变成了冗长而无聊的消耗战。



更让郑良群感到痛苦的是,理智告诉他,这很可能才是未来战场上地空对抗的真实形态。



相比过去,作战飞机和防空武器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达到了平衡,导致对抗只能以某一方的弹药储备告罄而结束。



“往好的方面想,这至少证明了同志们是真的是在面向实战进行思考,而不是面向我们导演部。”



前来观摩的军种首长乔晨青倒是看得很开:



“作为系列演习当中的首次,能够看到这样的结果,我觉得已经足够满意了……就算还有些细节层面的问题,也可以后面再改嘛。”



这一句话,相当于定下了评价的主基调。



但郑良群所担心的却并不是这些:



“我是在想,演习结果表明,即便技术水平相当,空地对抗中的防守方也始终处在巨大劣势,这对我们来说可不算是个好消息……”



乔晨青当然听得懂他的意思。



尽管这些年来的敌我态势有所改善,但就整体局面而言,华夏仍然处于战略守势。



“这倒是不让人意外,早不就有说法么,防空防空,十防九空……没人能通过防守赢得主动权,所以我们的前辈才建立了‘积极防御’的概念。”



说到这里,他稍微停顿了一下,接着话锋一转,出言宽慰道:



“而且从战术要求上讲,能够驱离敌机并拦截住对方发射的弹药,就已经算是完成防空部队的基础任务了,至于攻势制空……那应该是航空兵的工作。”



这番话无疑让飞行员出身的郑良群相当受用:



“不过,最好还是能继续延伸防空导弹的有效攻击范围……”



就在此时,从后面传来了另一个声音:



“恕我直言,这个难度很大……”



二人回过头,发现是航天科工集团第二研究院的沈芳忠总师。



他此行前来的目的,是通过收集一线反馈,为红旗9的下一步改进型号做准备。



但刚才却听到了一个让他几乎心肺停止的要求,于是赶紧解释道:



“因为动力形式以及弹体尺寸的限制,像48N6或是标准2那样200km出头的有效射程就基本已经是极限,更新的40N6或是标准6虽然可以把纸面数据延伸到300-400km之间,但那只是通过更换主动雷达导引头,获得了在射程远端俯冲攻击低空目标的理论能力而已,很难命中有机动性的目标……”



“……”



郑良群和乔晨青对视了一眼。



最后还是前者开口问道:



“沈总师,过去两天的情况您也看到了,有没有什么办法能解决……或者至少是缓解这样的被动局面?”



沈芳忠露出苦笑:



“这可是全世界同行都面临的最大难题……哪有那么容易……”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

章节目录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十月廿二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十月廿二并收藏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