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腿都伸不开。



而林成刚人高马大,更是感到极为憋屈。



趁着刘锡云和另外一名工程师搜索和导出数据的功夫,他一边小心翼翼地伸手护住头顶,一边有些疑惑地问道:



“为什么要把测试指挥车放到这样一个地盘上……明明旁边就有方舱卡车?”



刘锡云噼里啪啦操作着键盘,略显艰难地转过头:



“因为这其实是给防空单位研发的团/营部指挥车,大概相当于一辆功能更强的9s737……只不过我们没有mt-lb,跟防空导弹同款的履带底盘成本又太高,所以才用了装备量比较大的89装输。”



“好在咱们的设备体积比原版小不少,所以还是能塞到里面去,只是指挥员同志们就要受些苦了……”



“团营指挥车……”



林成刚突然想到外面正在测试的四个型号。



除了一个画风完全不同的海军近防导弹以外,其余三种刚好可以形成一个射程由远及近,能够覆盖远达70-80km,近到正头顶0距离的完整防空网。



“看来你们这次搞的手笔很大啊?”



他已经有些明白过来了——尽管华夏从大约十五年前就开始琢磨“新三打三防”的事情,并如同ptsd一般开始重视防空部队的建设,但具体到陆军老大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还是处在弃疗的状态。



除去极少数有导弹用的样板单位以外,师团两级防空主力基本都还是57mm高炮和37mm高炮。



而现在,上级应该是终于下定决心,准备借着奥运安保和0910工程的机会,彻底解决这个老大难问题。



果然,刘锡云点点头,不无怨念地回答道:



“过去一直都是空军有新飞机,海军有新军舰,第二炮兵有新导弹,陆军有新兵……这么多年下来,轮也该轮到我们了。”



陆军装备更新缓慢,最痛苦的除了一线指战员以外,就要属他们这些专攻野战兵器的研究所了。



看着一个个兄弟单位赚的盆满钵满,要说心里不羡慕,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只不过林成刚所在的航天科工三院一直都有海外订单养着,哪怕在军队要忍耐的阶段都没怎么经历过苦日子,所以才缺乏这方面的感受。



说完之后,刘锡云似乎还有点意犹未尽,想要给林成刚介绍一下外面那三种型号。



不过就在此时,旁边的操作台上响起一声清脆的提示音,暂时终结了二人之间的话题。



“林研究员,这就是测试过程的原始数据了。”



刘锡云指着面前屏幕上一团密密麻麻的数字和曲线说道。



林成刚深吸一口气,只感觉有点发晕。



实际上,这是他从常浩南那里借鉴过来的办法。



后者在研究过程中,就经常直接越过分析程序,去查阅测试的原始数据或者软件的工作日志。



还真就经常能找出一些常规分析过程中容易被忽视的结论。



很多次看似走入死胡同的情况,都是经过对方连续几天的头脑风暴之后,便重新看到了曙光。



但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

章节目录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十月廿二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十月廿二并收藏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