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慨只是在这位海军领导的心中一闪而过。



十年前的事情可以作为催人前进的动力,但过度沉溺于往事对于现在的情况并没有任何意义。



因此,他很快把注意力重新放回了前面的幕布。



通过这张从半空中俯拍的图片可以直观看出导弹挑选目标的逻辑,以及惊人的命中精度。



但确实看不出具体的毁伤效果。



黑漆漆的一大片应该是未燃尽的燃料灼烧导致的。



而地面上那吓人的龟裂则是因为混凝土表层缺乏延展性。



这对于传统弹道导弹来说或许已经足够直观了。



但如果是作为反舰武器的话,靶标还是有些缺乏代表性。



当然,即便只从常识角度考虑,以75马赫的末段速度,再加上弹头本身的质量和装药,任何被命中的东西都不可能完好无损。



就在他犹豫着,是否要开口询问的时候,常浩南就如同看懂了下面听众的想法一般,面带笑容地把投影仪台座上的报告翻到了后面一页。



这一次,仍然是俯拍。



不过,视角则切换到了地面上,周围站满了穿着军大衣或者迷彩棉服的人。



旁边还夹着两具探照灯,把一处深坑里的景象照得如同白昼。



首长很快便反应了过来:



“这是弹坑里面的情况?”



其实战术导弹砸在地上形成的痕迹,形状跟普通炮弹或者炸弹坑区别不大。



坐在这间会议室里的无一不是军队大佬,以前多少都亲眼见过。



一般都是个倒置漏斗形的大坑。



对于半吨装药的东风11或者东风15来说,约莫5-7米左右深度的样子。



只不过,这枚高超验证弹的弹头没有装药,又先天是双锥体这样带着点钻地能力的外形。



所以砸出来的景象才有点非比寻常。



是一个如同深井一样的结构。



毕竟是单靠动能,要论破坏力其实不如一发高爆弹头。



但对于地表的穿透能力却着实了得。



哪怕没有测量工具,也能看出来这个深度少说有十来米。



2006年这会儿,大部分军队领导都还是陆军出身,所以自然而然地开始跟自己年轻时候的经验进行对比。



同时,有了刚才大领导起头,其余众人也总算得着了提问的机会。



“就算不额外进行钻地改进,传统的军……甚至是战区一级指挥部,恐怕都很难经受这种武器的打击。”



这次开口的首长虽然目前主管后勤,但过往经历却妥妥称得上身经百战。



看到眼前的场景,已经开始放飞思绪了:



“我记得浩南同志之前说过,这种武器在服役之后,应该属于战术武器的范畴……应该没错吧?”



常浩南听出了这句话里面有弦外之音,但他对于军队编制体制以及其背后可能隐藏的利益关系并不了解,所以一时间有些摸不准应该怎么回答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4)

章节目录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十月廿二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十月廿二并收藏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