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眼前这些高级别领导日理万机,显然不可能从盘古开天开始讲。



所以常浩南一上来,就放出了一张导弹出舱图。



是安装在41175号图160弹舱侧面的摄像机拍摄的。



视角略微呈现俯视,甚至能隐约看到远处城市中的万家灯火。



而位于图片中央的,正是那枚刚刚离开发射架,但还没点火时的导弹。



“首先,在导弹发射过程中,我们成功证明了扰流板+后缘倾斜设计可以明显改善浅腔弹舱下方的空气流动情况。”



他一边介绍,一边连续展示了几张后续截图。



虽然不是连续视频,但也能非常直观地看明白整个发射过程:



“验证弹在被推离挂架之后,只出现了幅度很小的纵向摆动,在最终点火之前处在约10°仰角的姿态下,刚好有利于发挥大部分导弹的最远射程,这项技术同理可以应用于隐身战斗机的弹舱,保证体量更小的机载武器在超音速离舱过程中不出现姿态失控……”



开头就是如此重量级的内容,显然在下面的听众里引发了一些骚动。



但首长并没有急着开口,而是示意常浩南继续。



“后续的加速爬升过程,除了有一定的初速度以及高度以外,和我们过去常见的弹道导弹区别不大,只是因为路径设计问题,所以弹道最高点比较低,并且客观上也有利于突防……”



“到达最高点后,考虑到目前的气动翼面尚无法承受过于严苛的高温和载荷,因此进行头体分离……”



“这是整个动力段的雷达遥测数据图,而下面的三条虚线分别对应东风15导弹、长征二号火箭和东风21导弹在发射后同样阶段的遥测数据,可以看出得益于新型液体火箭发动机,以及更大的初始能量,所以验证弹相比后两者可以更快达到相同的速度和高度……”



“……”



中间的飞行过程,常浩南基本一带而过。



对于非技术人员来说,这部分需要关注的点并不多。



重点,还是在最末端。



“头体分离之后,弹头开始降低高度,并在大约55公里的高度启动末端加速发动机,最终达到了预期的2530/s,相当于大约75马赫的末端速度。”



终于,常浩南拿出了那张由靶场方面拍摄、并经过一些技术处理的末端弹道图。



一条耀眼的白色亮线横亘于图片中间。



但却仿佛一束激光倾斜着射入了无形的水面那般。



在半空中出现了一次明显的“折射”。



“喔……”



不出预料地,听众席上发出了一阵惊叹声。



尽管声音不大,但对于这样级别的领导来说,显然已经是非常明显的反应了。



而常浩南又趁此机会,恰到好处地送上了另一记重锤:



“值得一提的是,这台非常紧凑的固体火箭发动机来自航天科工六院11所,是未来计划用于我国洲际导弹分导式多弹头的载荷助推器……”



在前一个瞬间,首长明显已经准备开口问点什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

章节目录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十月廿二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十月廿二并收藏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