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际在验证弹到位之前,41175号图160就已经进行了三次模型弹的试投,成功率100。



证明扰流板+后缘倾斜的弹舱优化方案完全可行。



所以剩下的工作,其实就只有确定导弹本身的技术状态完好。



一切顺利。



2006年1月28日。



星期六,农历除夕。



灯光把整个机场照耀得如同白昼。



原本,常浩南是希望在过年之前完成试射任务的,算是给农历乙酉年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



但天公不作美,连续几天时间,试射区域的气象条件都不满足要求。



尽管导弹本身允许全天候条件下发射,但光学观测设备却需要良好的天气条件才能发挥作用。



阴差阳错之下,试射这天就刚好赶上了除夕。



图160的体积太大,无法进入机库,因此加油挂弹等一系列操作,都只能在一个机棚内完成。



出于安全考虑,包括常浩南在内的项目骨干成员没有被允许进入停机坪,只能在塔台指挥所里远远看着现场热火朝天的景象。



此时,飞机的整备工作已经完成,十几名技术人员正在把刚刚完成推进剂加注的验证弹挂入弹舱。



就在几分钟前,四名机组成员身穿橘黄色的抗荷飞行服,沿着前起落架后方的舷梯进入飞机驾驶舱。



无线电中很快传来机长邓远刚的声音:



“15号机报告,飞机通电成功,各项电气设备自检正常,机翼控制面活动正常……”



接下来是武器操作员许华胜:



“弹舱各部件运作正常,编号gc-x弹药一发,确定接入武器控制系统……”



“……”



四名机组成员,分别按照自己的分工完成了汇报。



塔台指挥员和负责飞机改造的工程师又分别询问了部分重点设备和系统的运行情况。



在几辆地面辅助车辆的协助下,四台nk32加力涡扇发动机完成启动。



白天鹅优雅地展开双翼,沿着滑行道驶向跑道末端的起飞待命位置。



然后,所有人的目光,同时汇聚在了常浩南的身上。



飞行计划负责人王占学大校站起身,把无线电通话器递到了前者的手中:



“常院士,请下命令吧!”



接过通话器的一瞬间,常浩南能够感受到自己的心脏正在一下下跳动,发出沉闷而有力的声音。



自打装载着涡扇10的歼11ws首飞之后,他似乎再没有过这样的体验。



做了个深呼吸,常浩南把话筒凑到嘴边:



“同志们,历史会记住这一天。”



“我宣布,高超音速验证项目,测试正式开始!”



几乎在话音落下的同时。



跑到末端,巨大的轰炸机尾部喷射出一股带着淡棕色的强大气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3/4)

章节目录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十月廿二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十月廿二并收藏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