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找人设计了这么一个跟别人都有很大区别的样式,作为航空动力集团的产品特色。



两米直径的巨大风扇,在机场的时候或许不会有什么感觉,但真正放在车间里,还是近距离观看,启动起来之后还是有那么几分气势在的。



趁着传感器收集数据的功夫,刚才一直没说话的梁绍修凑上前来:



“常总,如果是四台涡扇20的话,应该就可以带动一架像是伊尔76那样的大型运输机了吧?”



常浩南没有回答,只是歪过头看了对方一眼。



作为一名飞机设计师,还是专业的大型飞机设计师,这个问题显然属于明知故问。



所以重点必定在后面。



果然,见常浩南不搭话,梁绍修稍作停顿,又继续道:



“等到运9这一摊子事情忙完,您看是不是能再建议一下上级,是时候启动国产战略运输机的研制计划了……”



好嘛,原来是搁这等着呢。



不过这倒也不难理解。



临时配装ps90a的运9原型机已经进入总装最后阶段,估计在2005年春节前就能完成首飞。



根据过去几年的经验来看,这种相对四平八稳的型号,大概有个两年左右就能设计定型。



至于生产定型……



那不完全算是梁绍修肩上的担子。



“我估计……空军方面应该已经在论证了。”



常浩南并没有直接答应,但还是给出了一个相当乐观的回应。



哪怕在前世,华夏的国产大型运输机也是在2007年就正式立项了。



而这条时间线上,虽然数量更多的伊尔76f已经为华夏提供了相当充足的战略空运力量,但毕竟客观条件算是相当充分,所以没道理比上一世更慢。



唯一的问题反而是,有可能因为论证速度太快,导致梁绍修自己的时间跟不上,导致项目花落旁人之手。



实际上,考虑到航空工业方面已经在百吨量级的产品上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加上到那个时候涡扇20应该已经彻底成熟,所以200吨的型号,甚至有可能完全无需他本人操心……



这么看来,华夏的航空工业也属于是逐渐走上正轨,真正好起来了。



想到这里的常浩南突然有些感慨。



自打他重生算起到现在,已经将近9年时间。



而华夏航空工业也从造不明白二代半战斗机,一步步发展到能以大约30架每年的速度批量生产第三代战斗机,以及干线和大型支线客机。



同时还在紧锣密鼓地同时研发多个全新型号。



不夸张地说,基本达到了前世2014年左右的研发能力。



那么下一步……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关于第四代战斗机的论证也很快就会开始。



但这个过程应该不需要常浩南去做过多干涉。



并且,只要在涡扇10的基础上进行有限改进,就能使其升级成为一台标准的第四代涡扇发动机。



当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4)

章节目录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十月廿二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十月廿二并收藏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