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实。”



告别宋院士后,常浩南点了点头:



“大体情况已经报上去审批了,具体分配下来应该是实践七号卫星群。”



这个事在航天科技集团内部不算秘密,对方问一句也只是作为铺垫而已。



所以根本没必要藏着掖着。



“是这样常院士……我们这边有个新技术,现在地面测试已经做得差不多了,所以想要找一个卫星平台搭载……”



常浩南闻言有些奇怪:



“也不是我不愿意……但实践七号系列预计用的是东方红三平台,体量本来也不算特别大,我们计划在上面搭载的信道数量又多,任务载荷已经非常紧张了……”



“而且孟院士,照理来说,您牵头的项目,应该不用搭车搞验证吧?”



进入21世纪之后,华夏的火箭发射频率虽然还是比不过那些传统航天强国,但也比过去丰富了不少。



加上他手头的型号表面上是气象卫星,但其实也和海洋一号差不多,承担一部分军用遥感技术的测试任务。



按理来说,就算风云一号的四颗星都已经发射,他应该也有单独搞一颗技术验证星的能力。



“其实也不能算我手头的项目……而且这个任务,怎么说呢……”



孟志中有些无奈地叹了口气:



“载荷很小,还离着目前的实际应用比较远,所以不管谁来,也得找机会搭便车才好上去……但偏偏还需要对卫星结构进行改动,没办法放在功能星上面……”



确实是有点别扭。



但常浩南反而来了兴趣:



“具体说说?”



“常院士应该知道北斗吧?”



这问题显然属于废话,所以孟志中也根本没等着常浩南回答,便直接继续道:



“范本肴范总师希望,等到未来完整的北斗系统建成之后,自身能够实现,同时也赋予其它组网卫星自主定轨、自主校准的能力,一方面是提高在极特殊时期的生存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能解放地面测控站的压力……”



“马上要发射的实践六号每组只有两颗卫星,本身无法形成组网,所以只有常院士您这边的实践七号满足要求……”



常浩南这下听明白了。



所谓“极特殊时期”,也就是战时。



虽然物理摧毁卫星的技术尚不成熟,但干扰卫星轨道的办法却有很多。



能够自主定轨,也算是提升了反制水平。



包括对于他自己希望建设的中低轨道通信网络也大有裨益。



要说支持,那肯定是支持的。



但实践七号毕竟首先要满足自己的要求,所以他没有马上回答,而是进一步确认道:



“我们的卫星群本身就需要多次变轨,所以统一双组元推进系统的燃料比较紧张,留给你们做定轨测试的余量……恐怕不会很多。”



眼见着常浩南没有把话说死,孟志中当即表态:



“放心,我们既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3/4)

章节目录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十月廿二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十月廿二并收藏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