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也是因此,出现在东风航天城的常浩南在接下来几天里谢绝了全部采访,并计划在交接完全部资料之后就回到京城——



青鸾星座本质上是为一组性能更强、功能也更完整的实践系列卫星做准备。



现在既然已经证明了中低轨道中继通信这一技术路线的可行性,那么自然要趁热打铁开启下一步计划。



尽管争取立项的具体工作可以由张维永负责,但关键载荷的技术路线总归是由常浩南提出并全程组织测试。



所以他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当甩手掌柜。



另一方面,也是和院士评选的进度有关。



真要说起来,以常浩南如今的资历、荣誉、乃至人脉,评上任何一个院的院士都是顺理成章的事情,谁也挑不出什么理来。



但朱霖育和林左明还是表示,这个头衔后面牵扯的利益实在太大,就算入选本身没有问题,也难保不会有人因为眼红而跳出来搞事。



所以,二人才提议让他离开京城“避嫌”。



但眼下,马上就要进入十月下旬。



照理来说,2003年度院士增选的第一轮评选结果应该已经敲定了,只是还没来得及最终公布而已。



只要等到这个名单出来,常浩南也就彻底没了顾虑,可以大大方方地在京城露面。????其实就连他自己都有点好奇,最后的入围结果,到底会是科学院,还是工程院……



……



实际上,院士增选的第二轮候选人名单,按惯例应该在10月上旬就公布出来的。



今年之所以拖延了近半个月还没有动静……



正是因为常浩南本人。



十月二十日,京城。



华夏工程院的一间办公室里,负责主抓本年度评审工作的杜琬祥副院长坐在桌前,面对着眼前的两份名单,露出一副愁眉苦脸的表情。



而就在这个时候,一个人影忽然出现在门外。



在轻轻敲了两下门,发现没有得到回应之后,干脆径直走了进来。



直到那人来到自己面前,杜琬祥才猛然反应过来。



然后赶紧准备起身:



“徐院长?”



来人正是工程院院长,徐迪匡院士。



徐院士摆了摆手示意无妨,接着自顾自地坐到了杜琬祥的对面:



“老杜,这马上就要十月下旬了……今年第一轮增选评审的结果,怎么还没报到院里面?”



听对方问起这事,杜琬祥满是无奈地摇了摇头:



“还在和科学院那边协调名额问题……”



这个回答,直接把对面的院长给弄懵了:



“我们工程院和科学院的院士平行原则上是独立进行,互不干扰……有什么名额需要和他们协调的?”



杜琬祥揉了揉有些发胀的脑袋:



“还不是今年杀出来了个天才选手……”



他说着把两份名单调转过来,同时推到徐迪匡面前。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

章节目录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十月廿二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十月廿二并收藏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