域内的通信问题,跟宇宙飞船没有太大关系——



载人航天搞了这么多年,黑障区域断联几分钟的问题其实并不大。



反而对于弹道导弹来说非常要命。



而弹道导弹的弹头,其实并不太在乎空间利用率。



35-80km的高度范围,正好是末端姿态调整最关键的一个阶段。



在80km以上,调整精度不足。



并且再入过程中的摩擦本身就会导致一定程度上的轨道偏差。



而到了35km以下……



弹道导弹可没有减速降落这一说,尾速最高可以达到15-20倍音速,也就是每秒钟5-7km。



冲破黑障之后,几秒钟时间就命中了。



根本来不及调整。



然而,由于黑障的存在,弹头既无法被动接受卫星信号,也不能主动使用雷达制导。



所以命中精度几乎只能依靠陀螺仪进行轨道计算。



除了全程不离开大气层的中短程导弹以外,圆概率误差能有个50米,那就已经是豪杰中的豪杰了。



而如果能让弹头使用合成孔径雷达进行末制导……????那50米的命中精度基本算是下限。



更重要的是,还可以用于攻击活动中的目标。



比如大型船只,或者重要的车队之类。



但这些想法,显然不太方便和沈俊荣透露。



好在,对于减轻或者消除黑障的影响,他并不是只有这一个思路。



因此迅速切换话题:



“尖锥体只是举个例子,实际还可以采用更复杂一些的外形……”



“另外,向等离子体流场中注入物质……比如六氟化硫、六氟化铼、或者四氯化碳,也可以有效减小等离子体鞘层中的电子密度,当然这些需要在再入体的头部和侧面开孔,还要设计孔道结构,对于总体结构来说也是一大考验……”



常浩南说完之后过了好一段时间,都没听到沈俊荣再次开口。



他有些好奇地回过头,却发现对方手里正拿着个本子奋笔疾书。



当然,在眼下这个万众瞩目的时候,二人之间“不务正业”交流也并没有持续太长时间。



憋了两天时间才总算获得采访机会的媒体蜂拥而来,很快便有人注意到了不远处的常浩南和沈俊荣。



一眨眼的功夫,四周便递上来好几个带着不同媒体标识的话筒……



……



几小时后。



国家航空航天局总部。



马尔维尔大步走入局长办公室,来到肖恩·奥基夫面前。



手里还拿着一份资料:



“局长,中央司令部方面的侦察结果已经传回来了,这是分析结果。”



说着把资料翻开,放到办公桌上:



“但是……”



还没等他说完,奥基夫便接过了话茬: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

章节目录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十月廿二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十月廿二并收藏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