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及通过平流层飞艇转接的镐京地面站。



而刚刚被搜索到,还没有进入通信网络的一批新终端,则毫无疑问来自还没有飞出中继工作区域的神舟五号。



当然,入轨后前两圈要完成的事情太多。



所以第一次中继通信测试会在绕地第三圈时才正式开始进行。



随后根据卫星群相对飞船轨道方位的不断变化,可接入时间在第8圈和第9圈达到最高。



但是,没接入归没接入。



有信号,就说明一切都和此前的计算能够对上。



这肯定不如测控点直接捕捉到目标那样,有一锤定音的说服力。



但至少也算是个旁证了。



因此,常浩南轻轻拍了拍沈俊荣,向他示意了自己面前显示的内容。



后者随之一愣,但很快就看出了其中的端倪,不由得轻轻点了点头。



原本紧绷着坐直的身体也总算稍微放松了一些。



直到9时31分许,位于南太平洋上的“远望”二号测量船发来报告,成功捕获到飞船信息。



几秒钟后,舱内的语音和图像也重新出现在了大屏幕上。



按照计划,此时,航天员应当第一次与地面进行通话,确定自身以及舱内状况。



或许是冥冥中感受到了地面人员的心情,他在接通之后特地加上了一句:



“我感觉良好!”



地面医学监督小组也确认,航天员身体情况正常。



紧接着,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离开座位,缓步走上指挥台,目光缓缓扫过整个控制大厅。



此时此刻,所有专家、领导、工程师、媒体人员……



除了少部分手上仍有工作的人以外,所有目光都汇集到了他的身上,等待着那个早就满心期盼的结果。



“我宣布,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总指挥的语气,平稳而庄严。



一瞬间,刚刚被压抑了半个多小时的情绪,彻底爆发出来。



如巨浪般的欢呼声和掌声顿时响彻整个大厅。



华夏的载人航天梦想,即便从921工程立项之时算起,也已经持续了11年。



而如果把更早的714工程纳入其中,则等待了超过30年……



欢腾的人群当中,有一名身穿军装的上校,在周围一众将领当中显得格外耀眼。



他并没有欢呼,甚至没有起身。



只是略带感慨地看着前方的大屏幕。



李庆隆。



当年通过选拔赴俄训练的第一批航天员。



也是华夏最早获得国际航天员证书的两人之一。



但由于921工程的要求是“让华夏自己培养的宇航员,乘坐华夏自行研制的飞船去实现千年飞天梦想”,作为“海归”的他可以说注定无缘这第一次航天任务。



而再往后,随着年龄的逐渐增长,能够选上的概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3/4)

章节目录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十月廿二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十月廿二并收藏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