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常浩南的要求,会场内的众人却显出了些许犹豫。



尽管镐发集团在航发设计层面的经验还稍显不足,但总归也有一部分人经过了涡扇10项目的磨砺,区区一个风扇的数值模拟,而且主要是出于好奇去做,没必要过于追求精度,还不至于难住他们。



可另一方面,这毕竟就是个给别人做供应商,甚至还是二级供应商的事情。



虽说在眼下这个时间节点上,任何参与重大国际航空项目的机会对于华夏来说都是极其宝贵的,但供应商嘛,只要确定合同层面没有漏洞,然后根据甲方提供的要求把东西做出来就完事了。



至于甲方的设计合不合理,以及进而导致的整个项目进度,其实也轮不到他们操心。



更何况,考虑到sea650,尤其是永磁式发电系统的设计团队主要来自606所,那这个项目大概率也和镐发集团没什么特别直接的关系。



不过,更重要的原因还是。



镐京这边的算力资源确实比较紧张——



尽管时间线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但眼下毕竟还只是2003年。



上一世的2003年,华夏第一种在研制过程中完整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型号,歼轰7a,甚至都还没服役。



而歼轰7a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克服的最大阻碍之一,就是当时的超算性能不支持对整机,甚至不支持对大部件进行高精细度的网格化操作。



这一硬件条件甚至一度差点把歼轰7a给打回绘图板。



实际上,常浩南96年刚到601所时,把四边形网格化为“伪三角形”网格之后再进行计算的操作,最早就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才被开发出来的。



当然,在大量产业和科研需求的支持之下,如今曙光3000系列的性能已经摸到了世界前列,早已不可同日而语。



但对于模拟精细度更高的航发设计来说,仍然没有像十几二十年后那样,充沛到可以随便挥霍的程度。



最后,还是和常浩南相对比较熟悉的张振华谨慎询问道:



“常总,现在整个集团都在集中资源,进行涡扇20的立项前准备工作,您看……这件事是不是可以往后放放,至少到立项之后再做?”



但常浩南却摆了摆手:



“不要这么考虑问题。”



“从更广阔的视角来看,这本来就可以视为涡扇20立项准备的一部分……”



不仅张振华,周围的另外几人也面露疑惑。



毕竟,虽说这风扇的设计确实有些奇怪,尺寸也比一般的小涵道比军用发动机更大,但是无论如何,跟涡扇20明显不是一路东西。



面对一片不解的眼神,常浩南只好进一步解释道:



“本质上,涡扇20使用涡扇15的成熟核心机,最大的设计难度也就在风扇上面。”



“所以,尽管发动机的属性不完全一样,我们也不准备在涡扇20上面搞什么仿制借鉴,但就像考试做题一样,多了解一些别人的经验,总归不会有什么坏处。”



说完之后,他又想起刚刚有人提出了英国人提供假设计的可能性。



于是又半开玩笑地补充了一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4)

章节目录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十月廿二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十月廿二并收藏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