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怎么说,有了这个东西,咱们下次再遇见EA6B,就绝对不会重蹈94年的覆辙了!”



刚刚那名用潜艇战术类比被动雷达探测的工程师也再次开口。



常浩南记得他是叫林博远。



1994年的空情事件,对于整个华夏空军、整个电子科技集团来说都是很长时间难以被抹去的伤痛。



一般来说,这种伤痛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慢慢平复。



但也有例外。



比如现在,常浩南就花了一周时间给治好了。



但目前还只能算治标,要想治本么……倒也简单,等什么时候有机会,用类似的方式给对方一个同样的教训就行了。



当然,常浩南和徐洋鼓捣出来的算法再怎么精妙,终究还是要落实在设备和程序上面。



所以前者在确认自己刚刚讲的东西众人都基本理解了之后,便开始有条不紊地分配任务:



“那接下来我们分成三个部分,共同推进项目进度。”



“郭工,你带几个人回金陵,在歼8C装备的1472雷达基础上增加两组天线和后端软件,让它具备被动探测能力,装到飞机上做测试,我会和112厂那边协调一下,你可以从还没交付给他们的成品里面直接抽调一台出来修改,这样会更快一些。”



“好。”



郭林利落地同意,然后从跟过来的其它几名14所的人员中选出来了四个,然后对常浩南说道:



“金陵毕竟是我们14所的大本营,我回去之后还能找到其它外援的,剩下的人都留在这里好了。”



“这样也好。”



常浩南看了看会议室里面的人员配置,发现要兵分三路的话确实有点缺人:



“那14所这边剩下的所有同志,你们负责按照我们之前定好的方案对二号吊舱的硬件部分进行修改,我们这次提出的改进PRI算法只需要重新编写吊舱的算法软件就行了,这部分工作由徐研究员完成就可以。”



徐洋没有回答,只是微微点了点头。



“最后就是我自己,这段时间会回归老本行。”



常浩南故意让自己的语气中带上了几分玩笑的意思,以缓解会议室里面有些过于严肃的气氛:



“我们准备用作电子战平台的那架歼轰7因为是老机改造,有很多细碎的杂事要处理,有我参与的话进度应该会快上不少。”



“大家还有什么想要问的么?”



随着管理能力和经验的提高,常浩南在下达指令时候的有效性也在逐渐提高。



众人纷纷摇头表示没有。



“那就这样,这个型号非常重要,是我们军队在可能发生的未来战争中夺取制电磁权的重要环节,能早一天服役,对于综合战斗力的形成都会有巨大的作用。”



按照惯例,常浩南进行了一番简短的总结和动员。



“制电磁权?”



这个奇特又新颖的表述顿时吸引了不少人的注意力。



但中文就有这一点好,哪怕遇到一个从未听说过的生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

章节目录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十月廿二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十月廿二并收藏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