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不说软件的事情了,我还有一个问题。”



身为学者的洛伦佐的脸皮还是比较薄,此时脸上依然挂着略显尴尬的神情:



“刚刚我注意到,在你的数值计算结果里面,机翼表面的结冰位置看上去要比正常情况靠后,也靠上了很多,是这样么?”



“是这样的。”



常浩南点了点头:



“通过我们之前进行过的实验室研究发现,从SLD与翼面发生碰撞,到完成结冰过程仅需要大约0.001~0.1秒的持续时间,这说明过冷大水滴撞击结冰经历了一个更为快速复杂的热力学过程,与一般研究中几十微米的液滴先形成水层再经过两相传热发生相变的机理完全不同。”



他也顺着洛伦佐的问题回到了技术层面上的讨论。



想说的话刚刚都已经说完了,尽管不可能取得什么立竿见影的效果,但至少可以让欧盟方面开始感受到压力,开始感受到有华夏方面的企业已经对于这种歧视政策十分不满,并且有了应对手段。



天下所有事情的底层逻辑都是共通的。



比如以斗争求和平则和平存,以退让求和平则和平亡。



斗争可以是为了和平,封锁也可以是为了交流——



只有当你可以实现对等的技术封锁时,别人才会愿意放下姿态跟你搞平等交流。



这也是为什么单纯的“市场换技术”路线不可能走得通。



“所以这是你们使用了全新的传热和动力模型之后计算出来的结果?”



“没错,我们的软件可以应对1000微米以下的各种情况。”



常浩南说着伸出手拍了拍身边呜呜运行着的服务器主机:



“等会我们会把电脑上的3D模拟图打印出来发给三位,到时候上了飞机,你们可以自己观察实际结冰情况和我们计算结果之间是否吻合。”



洛伦佐眉头一皱,意识到事情并不简单。



之前第一轮谈判的时候,常浩南就提过“需要开创一整套新的研究方法,甚至是理论体系”的事情。



只不过那个时候他以为这是对方的研究展望,是想要跟他们共同合作完成的内容。



结果现在看来,这竟然是别人的研究总结,根本用不着外援……



而且面前这个年轻人竟然敢说出让他们拿着结果现场对照这样的话,显然对于精度十分自信。



洛伦佐甚至有理由相信,华夏方面恐怕早就已经做过不少次类似的飞行试验,这次只不过是给他们重演一回用来炫技而已。



不得不说,尽管老教授思维迪化地脑补了很多并不存在的中间内容,但最后的结果确实猜对了。



就是要炫技,炫脸上!



不过这次他很有自知之明地没有继续问那些涉及细节的部分,只是在心中暗暗盘算着双方在这个领域的差距到底有多大……



反而是科伦坡接着问出了自己的疑惑:



“对了,常先生您之前说,这次我们要测试的条件是400微米水滴直径和-30℃气温,但上次做自然结冰试飞的时候,我记得花了两周多时间才等到合适的气象条件,而现在已经是二月后半段,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3)

章节目录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十月廿二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十月廿二并收藏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