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毕竟涉及到飞发匹配的工作,而且还有已经表达过购买意向的外方用户给压力。



所以检讨之前,还是得先把问题给解决了。



回到410厂的当天晚上,首先召开的是一次小规模的技术研讨会。



“以目前国内的情况,要换用电液束流加工法,短期内肯定是没有指望的,所以,咱们没有别的选择,只能在电火花技术的基础上想解决办法。”



钟世宏开篇就定下来了基调:



“贺工,能不能考虑通过减小电流强度或者缩短脉冲宽度的办法,在加工过程中减小重熔层的厚度?”



坐在这里的都是老技术,既然问题已经确定在出现了重熔层,那么一些基本的原理还是难不倒大家的。



被称为贺工的中年人叫做贺涛,就是负责电火花打孔加工过程的工段长。



可惜基本原理和实际操作中还是存在距离。



贺涛果断摇了摇头:



“涡轮叶片的材料加工难度本来就高,减小电流强度虽然能缓解重熔问题,但会影响到开孔的精度和位置,现在8个安培的电流,已经是我们工段经过测试之后,确定能维持加工质量的最小电流了。”



“至于缩短脉冲宽度,那不是我们能控制的,需要更换更好、更精密的电极,夹装设备也要更换……”



他没有继续说下去,但结论已经非常明显了。



如今这个电火花小孔加工机床都是经过410厂几年攻关才拿出来的东西,上哪去找更先进的设备去?



制造业有时候就是这样,牵一发而动全身,看着原理很简单的事情,想要落实在生产端,往往需要很长时间的努力才能突破。



“既然没办法在加工过程中减小重融层厚度,那就只能考虑后处理工序了。”



钟世宏看向了另外一位工程师。



对方轻轻咳嗽了两声,然后说道:



“我刚刚看了电子显微镜的检测结果,目前的0.2mm铰刀只能清除小孔内壁的毛刺和残渣,从重融层的金相结构判断,它的硬度很高,没办法通过机械铰孔手段完全去除。”



“另外,涡轮叶片本身就是对形变要求很高的薄壁件,机械铰孔过程难度很大而且效率很低,每片产品上光气膜孔就有上百个,如果对每个小孔都做一遍,恐怕没有100-200个工时根本打不住,算下来一台发动机大概得用……两个月时间。”



讨论进度一时间陷入了停滞。



深孔加工本来就是机械制造过程的老大难问题,而涡轮叶片由于其特殊的工作环境,对于生产制造的要求更加苛刻,气膜孔数量大直径小,很多常用的抛光手段都没办法使用。



实际上,以410厂自己的技术实力,甚至连给重融层做厚度检测都做不到。



这也是他们此前一直没发现这个问题的一个客观因素。



从会议开始就坐在钟世宏旁边的常浩南一直没有开口。



他在面前的笔记本上把目前的几个主要难题一一列举了出来。



首先是必须有一种硬度足够高的东西,这样才能把重融层给去掉,根据刚才的讨论结果,钢制铰刀并不能满足这一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

章节目录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十月廿二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十月廿二并收藏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