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导弹的打靶测试,依照常规流程是应该用成熟型号作为载机。



等到导弹定型了,再用新飞机去打。



但歼8B/D的情况比较特殊。



它们那个看似硕大无比的机头里塞着的依然是古老的208A火控雷达,探测能力本来也没比晴朗天候下的飞行员目视距离远多少。



这还不算完,虽然这部雷达的功率很低探测距离也拉胯,但是它的耗电量偏偏又很高,老型号涡喷13搭配的发电机功率只有可怜的6kw,甚至不够同时给雷达和改进之后的连续波照射器提供足够的电能……



总之根据过去,或者说未来的经验,这个组合上天之后的极限工作距离也就是10公里出头。



虽然勉强迈入了“超视距”这个门槛,但实战意义着实不太大。



霹雳8的极限射程都有15公里呢……



总之完全浪费了霹雳11大概40公里左右的有效射程不说,就算是从应试角度出发也很难通过。



因为从雷达截获目标到发射导弹还需要几秒钟时间,如果截获距离只有10公里多一点的话,等导弹发射出去的时候很大概率就已经不满足考核项目中的最小射击距离要求了……



就在这个时候,冯林的报告也验证了常浩南的猜测:



“12km,雷达捕获目标!”



显然,并不是雷达出了故障,只是单纯的性能太差。



几秒钟后,冯林的声音再一次响起:



“导弹准备好!”



但这个时候,大屏幕上面显示的目标距离已经只剩下9km了。



塔台指挥员只好无奈地命令道:



“发射距离不满足测试要求,中止发射程序!”



导弹打靶测试并不是一锤子买卖,只要导弹载机和靶机都有足够的燃油量,就可以重复进行多次试验。



然而直到靶机油量耗尽坠毁,一连三次下来,冯林的19号机都没能在15km外完成目标锁定。



……



十几分钟后。



带着两发霹雳11导弹的19号机降落在鼎新机场的跑道上,又被牵引车重新拖回了机棚。



601所和机电二局的工作人员重新来到这里,只不过现场的气氛相比于大概一个小时之前变得压抑了很多。



当冯林从机舱里爬出来的时候,即便是站在远处的常浩南都能感受到老飞行员情绪中的惋惜。



一般情况下,从靶试失败到确定问题、解决问题再进行下一次靶试,怎么都要几个月的时间。



而那个时候,到了年龄的冯林显然已经不再有参加试验的机会了。



“杨总。”



常浩南挤过人群,来到正准备和飞行员交流的杨奉畑身边:



“这次靶试失败明显是飞机的问题,连续波照射器的输出功率不够,导致没办法在足够远的距离上截获目标。”



“既然这样,不如直接让咱们的歼8C原型机来打这个弹?”



神色黯然的冯林自然是眼前一亮,如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

章节目录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十月廿二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十月廿二并收藏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