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战斗轰炸机上的表现还算差强人意,但安装到F14上面之后堪称人厌狗嫌,再搭配本就可靠性爆炸的变后掠翼设计,导致总共才632架的F14在服役生涯中坠毁数量高达144架,堪称F104之后的第二代寡妇制造机。



所以卢育英的担忧也不是没有道理的。



“要是能有一个既熟悉涡喷14,也熟悉歼7F各方面性能的人来帮忙就好了。”



最后一句话说完,常浩南终于懂了。



好家伙,原来搁着等着我呢?



什么叫“既熟悉涡喷14,也熟悉歼7F各方面性能的人”?



你直接报我身份证号就完事了。



“卢总,您这讲话的艺术,属实高明啊。”



常浩南的语气让人很难听出他是不是真的在表示赞赏。



“诶,我这也不是乱说的。”



对面的卢育英面色不改,自从上次抢人失败,他就意识到在做这种事的时候,脸皮厚才是王道:



“六月份的时候,我就去找过老杜,结果他说你已经开始参与八三工程了,那毕竟得讲究个先来后到,我们也不好再说什么。”



“但是现在,我看八三工程应该也快结束了……”



显然,他已经什么都算到了。



实际上,这也正好是常浩南自己正在考虑的事情。



十一号工程的第一个阶段是112厂用加加林飞机制造厂生产的大件进行飞机总装,以及601所对苏霍伊设计局提供的设计资料进行翻译和转化。



这个过程并不需要常浩南的帮忙,因此他确实准备在放下八三工程的相关工作之后,争取参与到十号工程之中。



还有一个原因是,由于飞控底层架构的问题,歼8C并不能,或者说并没有来得及实现飞推一体化控制,它的飞机操纵和发动机操纵仍然是分开进行的。



而歼10从一开始就是实打实的电传飞控,还是数字电传,虽然眼下也还没有实现飞推一体化,但却有着这方面的潜力,以及对于常浩南来说非常充足的时间。



而歼7F项目显然是个很好的过渡踏板。



“我来帮忙应该没有问题。”



常浩南同意的果断程度让卢育英都有些意外:



“至于具体的合作形式要由611所和杜院士之间确定,不出意外的话,应该还是以课题申请的形式进行。”



“那就这么说定了。”



二人轻轻碰了一下杯。



被晾在旁边的李先哲几乎是目瞪口呆地看完了全程。



他在得知了常浩南并不是601所的员工,而是京航大学的人之后,也不是没想过找对方帮忙。



但是一来他们冰城这边眼下实在拿不出什么像样的项目来吸引人家。



运12只是一种毫不起眼的五吨级小型运输机,直9则并没有明确的后续改型计划。



就算有,也不大可能是什么大项目。



二来他也没想到竟然会有人在晚宴上就直接出手抢人。



一点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

章节目录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十月廿二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十月廿二并收藏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