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那……难不成是来谈超7合作的?”



如果常浩南没记错的话,FC1/JF17项目的谈判一直到1997年末才出现比较明显的进展,最终的协议签署更是到了1999年。



“表面上是这样,但实际上肯定不是。”卢育英再次摇头:



“他们的访问似乎漫无目的,对我们的安排也是全盘接受,所以我,还有航技方面的同志都摸不准对方这次来访的真实意图。”



随后,他花了大概十几分钟时间,把昨天在132厂和巴方代表团初次见面时的情况给常浩南讲了一遍。



尤其是那位拉蒂夫少将稍显奇怪的表现。



尽管后者目前正在帮着601所做项目,但大家都是航空工业一盘棋下面的,所以这些事情也没什么不能说的。



“唔……”



常浩南摸着下巴,低头陷入了沉思。



拉蒂夫中间和卢育英说的那些话让他很是在意。



所谓“发展潜力不弱于幻影2000C、最好可以接近F16C水平的战斗机”如果按照正常发展,指的自然是枭龙。



但其中还有一些其它细节。



毫无疑问,对巴军售一直是华夏军工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实际上,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在军事装备,尤其是空军装备上的选择长期摇摆不定。



一方面,在****建国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是严重依赖美国提供的支持,导致前者已经形成了使用美国体系装备的习惯。



但另一方面,作为一个武器提供者,美国又并不可靠。



从1965年的第二次印巴战争开始,****就经常遭到西方的武器禁运。



虽说名义上这种禁运是针对印巴双方的,但印度军队本来也不依赖西方提供装备,所以这实际上就是赤裸裸地拉偏架。



于是从60年代开始,巴方逐渐引入华夏和法国制造的装备,用以抵消风险。



不过从定位上讲,美制装备仍然属于主力,而其它装备只能算是“备胎”。



直到冷战结束后,由于失去了在中亚地区对抗苏东阵营的需求,****的地位直接一落千丈。



在90年代初,美国直接中断了第二和第三期和平门计划中总计71架F16战斗机的交付工作,扣押了已经生产的28架,并且没有退还巴方已经支付的6.85亿美元货款。



这让巴军方中早已经有所不满的一部分势力最终下定决心要摆脱对美国的依赖。



而那位拉蒂夫将军显然就是这一派的成员之一。



实际上,沙希德·拉蒂夫正是未来两国战斗机联合研制项目中巴方的负责人。



但作为一个本质上是部落联盟的散装国家,这种想法很难达成共识。



尤其谢里夫和布托两大家族可以从国际援助中捞取巨量好处,不可能愿意这么做。



更麻烦的是,巴国内的情报机构三军情报局,完全是由CIA一手组织和训练出来的。



他们只在名义上服从伊斯兰堡的领导,实际上则是属于CIA情报网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

章节目录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十月廿二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十月廿二并收藏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