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就是个不错的契机。



“没错,老师。”



在脑海中飞速思考过这些之后,常浩南做出了决定:



“其实我前段时间就已经有了这种想法,所以这次在完善航发稳定性评价体系的时候,就特地结合国内目前航空工业的实际,对标准部分进行了一些重构。”



“虽然这只是整个行业标准体系中的一个小部分,但因为正好赶上涡喷14进行高空模拟试验,所以我认为这是个很好的切入点。”



“咱们华夏的航空工业要想发展,就必须有一套自己的、独立的发展体系,我希望通过昆仑项目来证明这一点。”



电话那边,杜义山和丁高恒对视了一眼,互相都从对方的眼神中看出了惊讶。



常浩南虽然并未直接说明自己支持哪一方,但从刚刚的回答中,明显能听出他的立场是要对现有标准进行大改。



或者干脆点说,另起炉灶。



甚至还更为激进——



不只是对GJB/Z64-94,而是要对整个航空工业的标准体系进行重构,把原来东拼西凑出来的东西给统一起来。



二人谁都没有想到,一个还没毕业的本科生竟然会站在这样的高度思考问题。



而且还真让他思考出来了点东西。



想到这里,杜义山又抱着浓厚的兴趣问出了第二个本来不在计划之中的问题:



“这个想法确实很好,但是目前沪飞那边已经在跟麦道合作生产MD90客机,而且进度相当不错,如果要对标准体系方面进行大刀阔斧的变动,那这类合作项目该怎么处理,你考虑过没有?”



“当然考虑过……”



常浩南一边说着不太重要的内容,一边飞速组织语言。



沪飞和麦道的项目他之前没想过,也没必要想,因为再过几个月,波音并购麦道之后第一件事就是把这个项目搅黄,并且又让人销毁了已经送到华夏这边的MD90相关技术资料。



意思非常明显,哪怕这个型号不要,也不可能让你华夏得到相关技术。



当然,波音玩的手段是非常高明的。



他们先是在表面上表示“收购不影响干线项目的合作,只要沪飞愿意继续干,波音就会继续提供支持”。



但是转过头来,又宣布将在1999年底彻底关闭美国本土的麦道生产线,不再发展新的麦道家族飞机。。



这个举动直接导致全球民航业对MD系列客机信心崩盘,哪怕沪飞把飞机造出来,也根本找不到客户。



如果靠补贴让国内航空公司内部消化,那造一架飞机就要赔进去将近一个亿。



于是“造不如买”的舆论再次占据上风,最后沪飞方面迫不得已主动叫停了项目。



而在合作持续的十年中,为了适应麦道所代表的美国体系,沪飞已经放弃了运10时期形成的标准和经验。



如今MD90生产被叫停,美国体系也没适应过来。



最后竹篮打水一场空。



实际上,合作生产MD90的干线飞机项目从一开始就走歪了。



航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5)

章节目录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十月廿二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十月廿二并收藏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