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了两个弯角。



“我们可以用这种两段凹凸方向不同的弧线构成一个‘S’型射流缝。”



“S型缝是一个收敛扩张型通道,可以进一步加速气流,提升射流效果,而且修改之后的气流进出口方向更加贴近主流方向,还能减小掺混损失。”



下面几个人目瞪口呆地看着黑板前面的常浩南靠着笔算现场修改设计。



他们已经习惯了这个人的各种神奇操作,但面对此情此景还是会有一种不真实感。



最后还是姚梦娜最先听懂了她的意思:



“所以这种S型射流缝即便在平飞状态下也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没错。”



常浩南自己的语气中也带着兴奋。



这样的灵光一闪,在有系统帮忙的情况下当然并不少见。



但这次关于射流缝的研究,没有被纳入到系统生成的项目中。



而且也并非他在重生之前就有所涉猎的领域。



换句话说,完全是靠着常浩南自己能力的提升而出现的。



……



在这样一次“顿悟”之后,常浩南对涡喷14的改进工作更加得心应手起来。



根据当初的故障分析,喘振诱发的位置在高压压气机的二级转子叶片上面。



因此他后面的弯掠设计优化主要针对的也是总共7级高压压气机的动叶叶栅,对于主要作用是进行来流压缩的静叶叶栅并未进行过于复杂的修改。



而恰好,那道神奇的S型射流缝可以被设置在静叶叶栅上。



这让两路并行的分工方式成为了可能。



开发进度*2



于是又过了仅仅半个月,一个几乎崭新的涡喷14发动机设计方案终于被呈现在了所有人的面前。



虽然由于项目进度的问题,燃烧室和涡轮的设计并没有变化。



但是,作为核心机三大部件之一的、也是涡喷14过去最令人诟病的高压压气机部分整个翻天覆地。



与设计方案一同提交的,还有常浩南带着数字化设计组花费一周多时间肝出来的压气机性能及流场结构示意图。



以及这次大尺度设计改进的最根本目的——压气机通用特性曲线。



相比改进之前,喘振裕度增加了足足25%。



即便再出现跟上次01号原型机情况类似的恶劣工况,新的涡喷14发动机也能够在共同工作线上维持正常工作,而不至于发生喘振。



更重要的是,经过大量修改之后,涡喷14的压气机设计,再看不出半点P11Ф-300和“斯贝”的影子。



它真正意义上成为了我们自己的发动机。



阎忠诚伸出手,颤抖着摸在了画着压气机总体设计图的电脑屏幕上面。



“这才是‘昆仑’啊。”



“这才应该是我们的‘昆仑’啊……”



常浩南站在旁边,静静地看着几乎是老泪纵横的阎忠诚。



在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4/5)

章节目录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十月廿二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十月廿二并收藏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