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座级别的支线飞机作为华夏民用航空工业的起点,跟什么市场评估用户调研都没有任何关系,完全是因为在90年代初这会,国内能实现自主生产的客机只有仿制安24的运7一种。



“你的意思是,对方很看好这个细分市场在未来的发展?”易元和脸上的表情逐渐从惊讶转为欣喜。



“不不不,不是直升机,也不是华夏国内的市场。”常浩南摇摇头:



“没错,尤其是东南亚和南美这些陆路交通不便,通航距离又比较短的地区,此外还有一些多山的欧洲国家应该也会考虑。”



“这方面你不必担心,别说他们根本没提这种要求,就算提了,咱们也不可能同意。”易元和轻笑着摆了摆手:



“芬梅卡尼卡集团可以算是意大利的国企,而它旗下的两个核心公司一个跟法国合作开发AtR42,另一个跟咱们合作开发新舟60。”



“野心?你是指我们国内的直升机市场?”刘洪波还在考虑直升机的事情。



1996年这会,这家公司应该正在考虑跟英国的韦斯特兰公司合并的事情,也正是这次合并,把该公司的产品前缀从“A”变成了“Aw”。



这个想法倒是跟当初的常浩南不谋而合。



“……”



没办法,这功夫华夏的经济只能算是刚刚进入上升期,说得好听点叫做进步空间很大,所以像新舟60这种优先级不高的项目,经费都是相当紧巴巴的。



代表型号诸如Aw109和Aw139,是未来华夏警用直升机序列中的绝对主力。



这是他在思考问题时的习惯性动作。



易元和听到这个问题也是一愣,随即猜到了对方话里的意思:“你是担心你在机翼上面的技术被偷师过去吧?”



“而且,AtR42的总装工作是在法国图卢兹完成的,并没有给意大利国内提供太多的就业机会,对意国内的产业发展帮助也有限。”



趁着另外两个人讨论直升机生产线的功夫,常浩南微微抬起头回忆了一下。



经过漫长的谈判之后,两家公司在2001年才达成协议,但联合运营只维持了三年,到2004年的时候,阿古斯塔-韦斯特兰公司的全部股权就重新被意大利人高价买了回去。



而最主要的机型AtR42则是意大利和法国两家联合研制的。



毕竟意大利人别的能力另说,站队水平绝对一等一。



阿古斯塔公司,在他重生之前的那个时候,已经叫做阿古斯塔-韦斯特兰公司,是一家主营设计和制造各种直升机的意大利企业。



“至少以眼下对方提出的条件而言,对我们没有坏处。”



所以当身为总工程师的易元和听到这个市场未来大有发展的判断时,自然会有一种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感觉。



90年代的时候,这些信息还并不是很灵通,所以常浩南在最后又花了点时间介绍芬梅卡尼卡的具体情况。



一切似乎都变得清晰了起来。



“他们……没有要求参与其它方面的设计?”



“看来他们在这个领域的野心不小啊……”



“等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

章节目录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十月廿二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十月廿二并收藏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