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新舟60分量本就远不如八三工程。



在航空系统内部,易元和的名字并不如同宋闻聪、杨威、孙琮或者罗洋那么如雷贯耳,事实上常浩南在重生之前并未关注过新舟60的总师是谁,因此他花了大概半秒钟才从记忆中搜索出对方的名字。



“您谬赞了,只是做了一些微小的贡献。”



不过从某种程度上说,就是那一天的时间,让他获得了参与八三工程的机会。



刘洪波摆了摆手:



“新舟60是全世界第一架使用融合式翼梢小翼的飞机,相比于传统的单片式翼梢小翼效果更好,设计难度也更大。”易元和的语气中带着些许自豪:



“呃?”



因此沉默半晌之后才再次开口道:“虽然我们两个是第一次见面,但新舟60这个项目能够走到今天,你应该算是居功至伟。”



根据他的记忆,新舟60在整个适航试飞过程中都只有一架在飞状态的验证机,那架飞机涂着相当有特点的涂装。



“常浩南同志。”



“易总工,这位就是常浩南,杜院士的学生。”



他确实没有想到对方会这么年轻。



“好吧,刘师兄,不过您刚才说首飞?”



“怎么会有一架没涂装的新舟60?”



有些项目甚至还会细分为技术验证机、工程验证机和原型机。



“这位是易元和易总工,新舟60项目的负责人。”



没错,这应该是一架新舟60。



这里并没有什么大人物,因此只有正常的保密需求而没有额外的安保需求。



理论上讲,每架飞机在出厂后的第一次升空都可以算首飞,但常浩南知道对方应该不是这个意思。



即便真正的首飞并无太多科目,但哪怕多一点飞行数据都是宝贵的。



“因为那架换装机翼之后的验证机,我们直接收到了北疆航空的一笔投资和8架飞机的订单,还有意大利阿古斯塔公司提交的合作意向。”



来人自然是刘洪波。



或许在八三工程,或者后面的什么工程上他能够当得起这种评价。



看架势跟前几天歼8-3的04号原型机首飞成功的时候差不多,只是规模小了不少。



验证机和原型机,听上去似乎差不多,但担负的任务却截然不同。



不过……



那是他完成机翼颤振分析的当天,杜义山说要去镐京找的两个人之一。



虽然机翼设计本身并非出自他手。



上来这第一句话直接把常浩南整的有点不好意思了。



刚一开始的时候,常浩南其实很想说自己不知道,但他的关注点很快就被转移到了后半句话的关键词上面。



停机坪处正站着一群人。



靠着自己身上带着的证件,常浩南顺利进入了试飞区域。



给出控制率跟设计一套飞控系统之间还是有很大差距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

章节目录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十月廿二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十月廿二并收藏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