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说吧,要我干什么?”



华夏航空工业是一个整体,虽然各所之间会存在一些竞争,但周永航作为老同志,还不至于狭隘到只顾着自己603所一家的利益。



杜义山见状也不客气,直接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别等到更换新机翼完成首飞了,你们不是已经确定那个主动颤振控制方法可行了么,现在尽快想办法把它弄成先进经验,在航空系统内部先宣传起来。”



八三工程到了九十年代中期的时候,虽然重要性已经赶不上十号工程和十一号工程,但想往里面塞个本科生也绝对不是杜义山自己一句话就能做到的事情。



他至少得证明这个本科生有足够的能力才行。



而对于这种大项目来说,仅仅一篇航空学报上面的论文肯定是不够看的。



所以杜义山才需要让603所方面先把颤振主动控制的成果给宣传起来,到时候常浩南作为这个先进经验的主要贡献者,分量就完全不同了。



“好的,我马上让人去办。”



周永航略加思索就明白了杜义山想要做什么,因此果断答应了后者的请求。



本来他就打算这样结束通话,但旋即又想起来了一件事情:



“对了,老杜啊,这次运7-200A换装新机翼之后,其实跟老运7相比完全已经脱胎换骨了。



所以我觉得无论是从技术方面,还是从未来的市场方面考虑,继续叫这个名字都有些不妥,你来帮我们想一个新名字吧。”



运7飞机的仿制原型是苏联于60年代末期投入使用的安26运输机,而这两个名字的口碑都比较一般。



尤其是进入80年代末90年代初,华夏民航接触到图154M、MD80、波音757-200这些80年代投入使用的新型飞机之后,更是迅速失去了继续运营运7、运8系列运输机的兴趣。



此前603所在运7基础上研制的运7-100改进型,就是在经历短暂的服役历程之后被很快淘汰的。



所以周永航其实早就有了把新客机改个名字重新开始的念头,正好又赶上这次机翼大改的机会,只要提出来估计就能得到批准。



“起名字……”



这个问题倒是难住了杜义山。



主要华夏过去的飞机命名实在也没什么花样,就是朴素的飞机类型-数字编号,比如运8、强5、歼轰7之类的,所以几乎从来没有人想过这个问题。



“算了,这件事倒是不着急,等你什么时候有了主意给我打个电话就行。”



“这样也好,我有时间去问一下小常他们的意见,年轻人嘛,想法会比咱们灵活一些。”



在结束跟周永航的通话之后,杜义山直接一个电话打到了京航大学。



第一件事,自然是跟常浩南说一下他的主动颤振控制系统顺利通过验证的消息。



不过这个消息常浩南其实已经知道了,所以并没有表现得太过惊讶。



因为他之前正好在看系统面板,然后发现自己的科研点数突然从36涨到了惊人的76。



显然,以他目前做过的几件事情来说,只有颤振分析和主动颤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

章节目录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十月廿二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十月廿二并收藏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