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样。



尤其是易元和。



这是几人的位置不同所决定的。



从941(载人航天)工程开始,华夏的工程项目逐渐确定了一个主基调:



总工程师拍板,总工程师负责。



与运7-200A有关的任何事务都由总工程师易元和进行最终决策。



而相应的,如果这个由常浩南创造的、由杜义山推荐的工程模型应用到飞机设计上之后出了问题,需要承担直接责任的不是他们,而是易元和。



也就是权责统一。



如果把杜义山放到那个位置上,必定也是一样的思路。



易元和点燃了一根烟,把过滤嘴放进嘴里猛吸了一口。



如果这个模型只涉及到非线性颤振分析,那其实没什么好纠结的。



先吹个风洞验证一下模型精度,如果过关的话再进行试飞。



风险总归会小一些。



但这个颤振主动抑制……



距离西方第一次提出概念,也不过才十几年时间。



在飞机设计领域甚至还没有真正应用过。



由于涉及到气动控制面的动作问题,又很难靠吹风洞来验证。



因为缩比的风洞模型干脆就是没有气动舵面的,就算做出来了,也没办法按照常浩南写出来的控制率去操纵。



至于全尺寸模型……



运7飞机29米翼展,换了新机翼之后更是将近35米。



实在找不出这个尺寸的风洞。



所以就得在理论验证之后直接试飞。



这个风险可就大了。



要知道目前正在进行适航试验的就只有1架验证机。



这架独苗除了担负本项目的验证之外,实际上也是对华夏与国际接轨的全新适航条例CCAR25的一次验证。



万一出了问题,他本人遗臭万年是小事,耽误了整个华夏民航业和航空业的发展是大事。



易元和点燃了第二支烟。



同样做过总师的杜义山知道这种情况下的压力有多大,因此他只是隔着缭绕的烟雾注视着忽明忽暗的烟头,并没有急着开口催促。



更重要的是,正如他昨天在实验室里说的那样。



既然603所不甘心地搞出了这个项目,就说明对这架新客机是有期待有追求的。



如果杜义山给出的结果和霍金特一样是不可行也就罢了。



但现在这个机会就放在眼前,他们不可能视而不见。



……



三个人之间的沉默持续了差不多半个小时的时间。



直到易元和抽完了第六支,也是烟盒里的最后一支烟。



“从我个人的角度来说,当然是希望能用上更先进的设计,否则新飞机恐怕很难打开市场。如果只是按着国内航空公司的头买上几架,也不是我们想要的结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

章节目录

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十月廿二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十月廿二并收藏学霸的军工科研系统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