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骆一航在田里听的有趣,这些爷爷们,差不多的事情讲了一辈子,小时候就听这段,现在还是这段。



当年备战,这边迁来好几个三线厂子,一两万工人在这边开山建厂。



地方上也为了战备保障,不计成本在平安沟这边开山挖田移民修水利,全力支持工厂职工们生产生活。



村里老人都把那段时间叫做“大生产”,全称是“支援国家工业建设农村大生产”。



不过这名字应该是本地自己喊的口号,反正骆一航有一次好奇,在网上搜了一下没搜到。



可惜,随着新世纪到来,三线厂经过短暂的繁荣后全都倒了,厂房废弃,人员四散。



为了保障厂子而存在的平安沟也慢慢没落。



消费市场没了,村里人各寻出路,大片田地只能撂荒。



可是那些日子,都是老爷爷他们的青春啊。



几个老头在田埂上越吹越夸张,从山下慢悠悠溜达上来一个更老的老爷子,上来就听见在吹牛。



老老爷子嗓门大,远远的一声喊,“咋!衰娃,你不是下山去干了一天就跑掉了么。”



这一嗓子,上面的爷爷们都不说话了,最后一个最可怜,七十多了也还是被人叫娃。



骆一航听见声音,转过去一看,喊了声“桄桄爷!”



老老爷子摆摆手,回了句“航娃子回来啦,好滴很。”



然后就凑到老头堆里跟着一块吹牛,他吹的更夸张,一猛子扎到当年抗日那会儿去了,吹他年轻时候能炸飞机。



桄桄爷是还在村里最老的老人了,得有八十多还是九十多,跟他差不多年纪的老人要么走了,要么被儿孙接走了。



就他,无儿无女,自己种地自己吃,一个人守着一堆木偶过活……



……



骆一航爷爷家这片荒地不大,也就三亩多一点,骆一航跟几个大爷大叔们两个多小时就收拾出来了。



连收拾出来的杂草也被一个会沤肥的大爷给拉走了。



大伙也没吃饭,纷纷夸着骆一航孝顺就各自离开。



而在第二天上午,吃完早饭没多久,骆诚口中的老赵,就开着辆大三轮,车斗里驮着微耕机,突突突上山来了。



等见到骆一航一家迎出来,老赵特别热情,提着一个口袋跳下车,先把口袋放地下。



然后张开大嗓门喊,“这,豆子,给你提来了。要耕哪里?咋这时候开田呢么?”



“就这片。”骆诚随手指着下面刚收拾出来的荒田晃了一圈,“反正没事,娃子要弄,就开出来呗”。



说着骆诚打开口袋,看他心心念念了一晚上的豆子。



“都是好豆吧,够的吧?”骆诚抓住一把豆子摊在手上问老赵说。



骆一航也凑过来看,这豆子表皮皱巴巴,颗粒也就比绿豆大一点而已,还不圆。



是豆子里的丑娃娃。



最终,没有选60天成熟的早熟黄豆,而是选了一种90天的小粒豆。



据老赵说这种小粒豆最适合发豆芽,炒着吃也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3)

章节目录

修仙弃徒,回乡种田唱歌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左牵羊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左牵羊并收藏修仙弃徒,回乡种田唱歌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