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


“枢密院有什么建议?”



方重勇沉声问道,掌心全是汗珠。



“官家,事不宜迟,中军要立刻出兵。车将军那一万人,挡不住吐蕃人的。”



李筌忧心忡忡建议道。



车光倩为什么要前出到关中?



因为要把刀顶在李抱玉和李宝臣的后背,让他们不再内斗,让他们不敢作出投降吐蕃人的举动!



但是这点人马,表达战略意图绰绰有余,防备吐蕃人就不够看了。



方重勇,以及现在汴州朝廷的天子李琦,必须立刻带中军入关中,以稳定大局。吐蕃人来了,人心思变,谁敢保证李宝臣和李抱玉,不会扛不住压力,直接投了吐蕃人呢?



所谓“借刀杀人”的计策,根本就不顶用。历史上无数次证明,喜欢借刀杀人的,最后都成了别人手中的刀,没落到什么好下场。



“粮秣,军械够用吗?粮道能维持多久?”



方重勇看向刘晏询问道,面色虽然还算平静,但语气已经相当严厉。



“官家,粮秣与军械是绝对够用的,甚至库存都可以支撑到明年冬天。只不过,到了明年春耕,人力就有可能不足了,需要民夫来耕田。



下官……需要时间组织人手运粮。”



刘晏面有难色说道。



汴州有充足的粮秣,是因为运河的便利,如果在这里跟吐蕃人打仗,方重勇能打到吐蕃人困死饿死,打十年他都打得起。



但是在关中甚至是陇右作战,就不是那么回事了。



光有粮食不行,还得将其送到前线才行!就算路上人吃马嚼的不慌缺粮,也得有足够的人力去运粮,而不会影响春耕与秋收啊!



这些事情就是考验一个政权的综合实力,如木桶理论,最短的那个板,才是最要命的!



“把流民组织起来,把各地监牢里的囚徒组织起来,把大户家里的家丁都组织起来运粮!



一切为了打赢吐蕃人!没有法令就制定新法!乡里乡间的各种闲散人员,都抓起来编练组织起来!不要让人力闲下来!”



方重勇大手一挥,不想再听刘晏辩解。



“得令,下官一定办好。”



刘晏叉手行礼说道,没有再扯那些客观理由了。



方重勇的脾气是明摆着的,他要做的事情,一定会推进到底,除非你能说服他改变主意。



现在刘晏当然找不到不出兵对付吐蕃的理由。眼前这会,砸锅卖铁也要出兵。要不然等吐蕃军横扫关中,后果不堪设想,到时候估计都要打汴州保卫战了!



“你们各自去准备吧,待本官禀明天子后,即刻出兵关中,不用再等李宝臣和李抱玉他们的意见了。



等我们到了关中,不愿意归顺的,直接杀,不用讲什么道理。”



方重勇冷着脸说道。



吐蕃人这次雄心勃勃,显然不是小打小闹的。历史上他们就做成了,然后大唐西面边陲百年不得安宁。



如果历史重演,也不会比那一次好多少。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3/4)

章节目录

盛唐挽歌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携剑远行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携剑远行并收藏盛唐挽歌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