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政权要承担的责任,与地方割据政权是完全不同的!



“确实,不经营洛阳和长安是不行了,这一战可谓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方重勇微微点头,已经明白了其中的利害。



为了出兵河西这点醋,就必须要包洛阳和长安这盘饺子。为了实现战略目的,很多时候,经济利益就必须要排在后面。



如若不然,以后吐蕃人年年进攻关中,汴州朝廷就等同于被捆住手脚,年年要防备吐蕃军东征,那还怎么发展?



要经营长安,不说是恢复到开元时期,起码要能够作为囤积粮草和补充兵员的地方。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待我军出征的时候,只怕凉州以东的陇右各州皆已沦陷。吐蕃人打到凤翔府,都不是不可能。



下官并不是说不要出兵,而是此战之凶险,或许会超出想象之外,官家还是不要期待太高。



这件事急不得,出兵了,就要战而胜之,慢一点都可以的。”



李筌无奈摇头说道。



他本人是很支持出兵的,于公于私都是如此。只是,不能因为自己的喜好,就故意隐瞒客观上的一些困难。



枢密院就是规划战争,调度军事资源的。



李筌作为枢密院的头头,自然是明白,这一战即便是现在决定要打,真要跟吐蕃人干起来,最快最快也是半年后了。



也就是今年深秋入冬之后,那也是吐蕃人惯有“下高原过冬”的传统。当然了,吐蕃人消化巩固地盘,其实也是以“年”为单位来计算的。



他们也很适应稳固蚕食地盘,不比那些游牧民族。



所以,这一战的战争规模,可能比他们预想的要大。但战争的节奏,却未必是快如闪电,很可能就是长期对垒之后,寻找机会破敌。



不得不说,吐蕃人也很擅长打这种一板一眼的“慢仗”。打仗嘛,时间一长,虚弱的一方就很可能吃不消。



如果事先不做好准备,很可能到时候就会因为粮草不济而输了。



和吐蕃人打过很多交道的方重勇深知,吐蕃贵族从不把人命当回事,真要打起来,指望对方一溃千里是不现实的。



“即便是凶险也要打,否则将来会一天都安稳不下来。吐蕃人若是年年秋天寇边,在凤翔府晃悠,谁也忍不下去啊。



与其那时候手忙脚乱,还不如现在早点打,长痛不如短痛。”



方重勇摆摆手,示意自己决心坚定,不会因为暂时面临的困难而不动手。



“官家所言极是,此战若胜,携大胜吐蕃之威,可定天下。”



李筌对方重勇叉手行礼道。



其实他说的,基本上是他们这群幕僚的共识了。只要能收复河西,打赢吐蕃人,那么汴州朝廷便可以顺利接管其他地方,如关中、河东等。



这是关系到人心向背的一战,其战略意义绝对不能低估了。



打赢了吐蕃人,汴州朝廷就是彻头彻尾的中央政权,可以名正言顺摆平目前还处于割据状态的一些地方。



“这几天你辛苦点,统计一下所需要的军队,辎重,维持粮道的花费,包括重修含嘉仓,以及支援关中所需的物资数量。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5)

章节目录

盛唐挽歌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携剑远行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携剑远行并收藏盛唐挽歌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