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事实上,坑里的水不但不是吸出来的,反而是大气压给“压出来”的。
如果不理解这个的话,后续就没法改良乃至质变了。
自然学科的提纯与分类,看来是一个量变产生质变的过程,还需要时间,急不得。
方重勇深吸一口气,脸上挤出一丝笑容,鼓励马待封道:
“你慢慢改进,这玩意也不是没用。做小一点,用来打井很不错。
物件小了,就不需要驴子,也不需要这些附带的玩意了。”
方重勇指了指在一旁无辜摇头晃脑的驴子说道。
“对对对!哎呀,我怎么就没想到呢!
出井水啊,这东西真方便!”
马待封一拍脑门,恍然大悟。他这玩意出水快,就是为了排空矿坑的积水使用,所以要排量大。
但是一般的水井,一口气出那么多水做什么?
既然不需要那么大的排量,做得小巧,人力就可以操作。
“这样挺好的,挺好的。本官还有事,你先忙吧。”
方重勇意兴阑珊的摆摆手,马待封此刻还在沉思之中,对此毫无察觉。他眉头紧锁,似乎是想到了什么方案,又差口气没搞出来。
用煤烧水变成水蒸气,然后用水蒸气冷凝后制造真空,让大气压去压水,最后再用于矿井,这样就得到更多的煤。
而煤可以用来冶炼钢铁,进一步推动工业发展。
可以说这一系列科技树,就很像是左脚踩右脚原地飞升的套路,几个行业之间的关联性极强,互相支持互相推动。
要发展工业就要发展重工业,否则无法用机器生产机器,来代替手工业。
而机器的生产,需要大于目前社会需求几个数量级的钢铁,钢铁的冶炼则需要铁矿与煤炭。
各种各样的蒸汽机,恰好是煤、铁、矿几个行业的交叉,凝结而形成的必然产物。
而蒸汽机、钢铁、采矿业,与交通联系上,就是火车和铁路。这些都会极大加强物流运输,然后被动对整个社会进行方方面面的改造。
这一切的一切,都需要用更低成本,得到更多的煤,更多的铁。所以,下一步科技发展的突破口,应该在矿藏的开采与勘探这个方向。
方重勇总结出了一个结论,令他有点沮丧。给矿井抽水,是近些年挖煤时遇到的普遍需求,这还只是一个小小的麻烦。
其他的瓶颈,几乎是数不胜数,看上去遥遥无期。
忽然之间,方重勇感觉李璬这些吊人真踏马的很无聊。
就算当了皇帝又如何呢?就算权倾天下又能怎样呢?一直在“低水平”的环境中薄纱,丝毫没有见过后世的精彩纷呈。
连蒸汽机都没搞出来,居然还觉得自己很牛逼。不说要做到那一步,起码要努力一下吧?
因为无知,所以自大自满。好像哪里都不缺这样的人物。
方重勇思绪飘过大脑,化为无声叹息。
“官家,您似乎对马待封很不满?”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