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2章 忐忑



待在鄱阳湖水寨里日夜操练水军的梁崇义,最近的日子很不好过。因为新的节度副使姚令言,真踏马不是东西。



梁崇义说冬天湖水不结冰,正好休养生息,待明年开春后作战。



而姚令言却说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要趁着汴州军新败,赶紧的攻占浔阳。



梁崇义说现在他们占着的地盘,从一个水寨,变成了两个水寨一个县城,兵力分散了不适合妄动。



而姚令言则说反正是守不住的,不如以攻代守,打得汴州军喘不过气就行。



还想什么防守,想你妈呢!就这也配带兵?



总之,这位朝廷空降的将领就是跟梁崇义不对付,姚令言同样是丘八出身,说话还很冲!



此时梁崇义无比怀念于颀,他终于想明白了一个道理。



他和于颀能相处得好,不是因为他很有能耐,而是于颀在为人处世方面的段位远高于他,所以才会让他觉得很“舒适”。



现在换了个和自己段位差不多的人,便压根相处不来了。



梁崇义不得已之下,只好写了一封奏章回襄阳,阐明利害。



总之就是一句:汴州军主力尚存,不可轻动。倘若战败,洪州局势有倾覆之险。



李璬很快回复,非常简短的四个字:便宜行事。



梁崇义松了口气,拿着圣旨堵住了姚令言的嘴。水军都没训练好,还打什么打!



不得不说,李璬的权术是成功的。



因为洪州的荆襄军是鲁炅的部曲,鲁炅在这支军队里面有超然的地位。



如果鲁炅是主将,那么无论是梁崇义也好,姚令言也好,再怎么作妖,都无法撼动鲁炅的权威。



可是现在,梁崇义是空降过来的,姚令言也是,二人在这支军中,梁崇义因为之前打了胜仗威望稍高,却也没有压倒性的优势。



所以如果以权谋的角度看,这场争执中最大的赢家是天子李璬。当梁崇义与姚令言二人争执时,都需要李璬来当“裁判”。



李璬的圣旨偏向谁,谁就能让自己的命令推行下去。



这样约等于是皇帝控制了军队。



当然了,得有个前提,就是能打赢。如果不能打赢,那么所有的权术操作都会归零,玩得再花也没有用。



消停了一个冬天,到春暖花开时,姚令言又开始躁动起来了。他越过梁崇义,向李璬告了一状。在奏章中,姚令言说梁崇义畏敌避战,居心叵测,整个冬天都毫无动作。



唯一拿下的都昌县,还是汴州军主动让出来的。



简而言之,姚令言就是暗示梁崇义或许和汴州军那边有勾结,所以才不肯出战。



这封奏折挑动了李璬那敏感的神经,他不会带兵,天然不信任所有会带兵的人。



天子不会带兵打仗,就是最大的原罪。



因为不会带兵,所以需要倚重会带兵的武将当元帅。



因为倚重武将,所以兵权难免旁落,不得不启用宦官,或者利用朝廷的文官,来钳制武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5)

章节目录

盛唐挽歌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携剑远行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携剑远行并收藏盛唐挽歌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