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有点理解当年自己的父亲李隆基为什么要敛财了。



实在是这个朝廷如果没有钱,那是一天也玩不转。



不当皇帝就不必操心这些事情,一旦当了皇帝,钱从哪里来,下一顿还有没有着落,就是个性命攸关的大问题。



李璬隐约感觉,就算当年李隆基不挥霍无度,不大张旗鼓的赏赐,不作妖乱搞,似乎也无法阻止国家缺钱的趋势,不过是多延缓几年罢了。



事实上,早在开元中期的时候,李林甫就已经在小幅度的进行“精兵简政”,在一些细枝末节上开源节流,而且很有效果。



当然了,这个所谓的效果,是相对于他调整的那一个细分项目而言的,比如说衙门里面用的报表,如果跟上一年没有变化,那就照旧不必更新,以此可以节约出十多万贯的纸张费。



但这些小修小补,对于庞大的财政支出而言,就是杯水车薪了。



现在李璬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官府的机构开始变得臃肿,地方政权也设立了全国性政权才有的那种中枢衙门,经济上无力承担。



很多过往长安的问题,也同样在襄阳出现,换汤不换药。



这个地方性的“朝廷”,不仅没有任何新气象,反倒是没几年就死气沉沉。沾染着过往那个“盛唐”的气息。



“卢卿家,折腾了这么久,你究竟筹集到了多少军费?



能不能当着众多爱卿的面,当着朕的面说一说?



朕也很想知道,你就不要推辞了吧。”



李璬揉了揉眉心,有些疲惫的问道。声音虽然柔和,但却带着不可置疑!



“三,三……”



卢杞就说了个“三”字,似乎就卡顿住了。



三百万?也行吧,距离五百万还差了点,省一省凑合吧。



李璬松了口气,摆了摆手道:“三百万就差不多了吧,现在民间很多非议,奏折都飞到朕这里了,那就将新政停下吧。”



李璬终于还是松口了,这段时间颜真卿每天都要递奏折,搞得他不胜其烦。



难道李璬不知道从商贾这边捞钱,后遗症很大么?



他当然知道,但和现在荆襄朝廷所面临的军事压力比起来,这些也就不算什么了。



“回陛下,不是三百万贯,是三,三十万贯。”



卢杞面露难色禀告道。



听到这话,李璬还以为自己幻听了,就连颜真卿也一脸惊诧的看着卢杞。



合着你在襄阳呼风唤雨,闹腾了这么久,搞得民怨沸腾,也就筹集了三十万贯?



颜真卿听族兄颜杲卿说,汴州的大商贾筹钱的时候,那都是几万贯几万贯的给啊,怎么到卢杞这,就捞不到钱了?



“卢杞!朕的钱呢!”



李璬勃然大怒,直接将桌案上的镇纸扔向卢杞!



他当初给了多大的权力,现在就有多暴怒!



三十万贯,这点钱算个屁啊!



李璬想起当年李隆基办个上元节灯会就花了三十万贯。



他放权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4/5)

章节目录

盛唐挽歌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携剑远行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携剑远行并收藏盛唐挽歌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