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有一座很大的酒楼,叫“太白楼”。



这名字听起来很耳熟,因为大诗人李白表字“太白”,与之同名。所以,它跟李白是不是有什么关系呢?



呵呵,还真有点关系。



太白楼的后台老板,是李白父亲为首的李氏。



这座酒楼,在开元时代,也是在全大唐范围经营的连锁酒楼,连凉州城都有分号。虽然现在因为战乱和割据,已经大部分倒闭关门,不过襄阳的这家居然还开着。



李白一家在荆襄根基深厚,家族成员很多都定居于襄阳和江陵。哪怕没什么人当官,但这些人颇有家资生活优渥。可以说李白的浪漫诗篇,都是用金钱堆出来的。



这天一大早,雨过后的天空有一点阴郁。李白家族成员之一,李白从弟(家族兄弟,但比族弟关系更近)李昭打开太白楼的大门,坐在一楼大堂正中央的桌案上看账本。



后厨里正在给他准备可口的菜肴。襄阳太白楼每天第一道菜,都是由李昭来品尝。作为经营太白楼的负责人,李昭非常用心,他的注意力也全在经商之上。李家在江陵,在襄阳等地的渡口,都有大买卖。



类似这样家族模式的连锁经营,在盛唐时期就已经是常态,商号遍布全国的大鳄亦是有之。类似汴州何百万这种,那都排不上号。



这位是方清入主汴州后,搭上官府的快车道才发展起来的。



然而,半个时辰都没到,就有客人上门了,因为还不到饭点,所以这些人来得有点突兀,装扮更是不一样。



领头穿着绯色官袍的官员,身后是拿着烧火棍的皂吏。一群人来势汹汹,似乎并不是为了吃饭而来的。



“哎呀,赵使君万福,是什么风把您给吹来了?”



面对襄州刺史赵赞,李昭不敢造次,连忙上前,弯着腰叉手行礼。



“嗯,确实是有阵风把赵某吹来了。”



赵赞面色平静的点点头,对身旁的一个书吏使了个眼色。



“朝廷刚刚颁布的新诏令,为了给东征筹集军费,现在对各州所有豪商进行征税。



每一家留下一万贯作为基业。



其他的,借给朝廷使用,将来再逐年返还给你们。



嗯,就这样了。”



书吏面无表情的说道,照本宣科,不做任何解释。



啥?



李昭还以为自己听错了。



“赵使君,这,这怎么说啊?”



李昭整个人都不好了,发问的声音都在打颤。



“你是没听到吗?



那本官给你解释一下吧。你家的良田,还有这座酒楼,差不多价值就有一万贯了,只多不少。本官开恩,不跟你计较这些,就当是一万贯。其他的东西,等会有人去你家搬走。



本官说得够明白了吧?”



赵赞皮笑肉不笑的解释道。



“凭什么啊!”



李昭尖叫出声,面孔都扭曲了!



瞧瞧,这踏马是连个借口都不找,直接明抢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5)

章节目录

盛唐挽歌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携剑远行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携剑远行并收藏盛唐挽歌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