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三更到来,关中军前锋主将王武俊,领兵一万从新安县出发,一路向东疾行。



待行进到慈涧,正好第二天午时,于是下令安营扎寨,埋锅造饭。



《山海经》里有记载:“……瞻诸山西三十里曰瞻诸之山,其阳多金,其阴多文石,少水出于其阴。控引众溪,积以成川,东流注于谷,世谓之慈涧也。”



此地甚是有名,西汉即有官方记载。



唐初,太宗皇帝在此与王世充精兵鏖战,被单雄信阻击,险些没于军中。这里并不是被安守忠与李怀光等人忽略,只是事出有因而已。



安守忠不是傻子,李怀光也不是傻子,他们不防新安县是有原因的。



不懂用兵之人,总是想着直接从新安县一路莽到洛阳,就能够出其不意得手,其实这是太小看这个时代的冷兵器战争了。



作为一项风险性极大,专业性极强的杀戮活动,但凡能研究的东西,都被人研究过,都有成果被记录了下来。



新安县到洛阳之间的距离,如果是步骑混合的队伍,正常速度行军至少需要一天半到两天,慢一点要三天。



如果是不管不顾的急吼吼杀过去,等到洛阳城下,正好人困马乏,能不能挥得动兵戈都难说。根本就不必打仗,直接躺地上让敌军杀,或许还来得干脆点。



慈涧正好是两地的中间位置,也是军队扎营的地方。中午在这里扎营,等到洛阳城下时,正好午夜。守军防备松懈,也方便自己这边斥候侦查地形。



所以安守忠也好,李怀光也罢,他们没有派兵占据新安县,不是因为这里不重要,更不是忘记了忽略了,而是超出了一支军队的奔袭范围。



正常攻击,他们的兵力拦不住,能够预警就行。奇袭,一日一夜无法抵达,半路上扎营,便会暴露目标。



李宝臣要打控鹤军的闷棍,是因为控鹤军不仅元气大伤,而且还要打扫战场。



金墉城北战场留下的兵器仪仗要收拾,伤员要带回去养伤,疲敝的士卒需要时间休整。



这不是几天就能搞定的事情。



李宝臣的意思,并不是要打什么一锤子扔出去就不管不顾的突袭战,也不存在控鹤军士卒睡醒了发现敌人冲家门口的情况。



王武俊中午在慈涧扎营的消息,当晚李怀光就知道了!



他恨得牙痒痒的,却也知道,没有谁会来救自己。当年他们在长安办的事情,让很多人都想弄死他们,或者说借李宝臣的手弄死他们。



就算不下场痛打落水狗,袖手旁观总是可以的。比如说,汴州那位爱惜羽毛的方大帅。似乎就不太想掺和这件事。



李怀光把韩游瑰找来面授机宜。



后者也知道了李宝臣已经在慈涧扎营,心中早已盘算过要不要现在出兵。



等明日清晨,敌军拔营起寨后,正好控鹤军也冲到他们面前了!何必等晚上人家杀到洛阳城下呢?



但是这样做也很有风险,毕竟,控鹤军在经历惨败后,已经一战怀州,二战河阳三城,三战金墉城。



就算人人都是铜皮铁骨,现在气力也耗尽了。



更何况,李宝臣不比安守忠,他手里的兵马要多得多,而且很难说王武俊的队伍没有后援。目前屯扎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5)

章节目录

盛唐挽歌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携剑远行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携剑远行并收藏盛唐挽歌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