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有神秘的好事者到处宣扬说:渤海国国主大门艺病故,秘不发丧。大门艺侄子大钦茂,向大唐借兵继位。大门艺之女,乃是方清妾室,已育有一子。此子将来说不得会继承渤海国。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这个传闻以惊人的速度发酵,待传回汴州的时候,已经成了“方清送妾生子去渤海国登基”了。



说得有鼻子有眼,逻辑通顺。



为了子嗣,也为了疆土,出兵渤海国,这貌似很合理的吧?



一时间汴州民间议论纷纷,有人竟然拿这件事,跟当年太宗讨伐高句丽相提并论。



如今大唐四分五裂,居然还可以干涉周边外藩国主废立。让人不得不感慨,大唐果真是水深不见底,虎死不倒威啊。



不过这支军队领头之人,却听不到类似的议论。做戏做全套,他们这一路上走得很慢,走走停停,但凡有集镇与县城,军队都会停下扎营,并不着急赶路。



几天后,远征渤海国的队伍行进到曹州宛朐(山东菏泽城区以西20公里),这是一座大城,光是户口在册的就有三万户,县城外围又形成了一道没有城墙的“外城”。由于在白沟边上,漕运发达,因此城外渡口处非常热闹。



并未受到多少战乱的影响,或者说这两年迅速恢复了元气。



曹州曾经产“鲁锦”,驰名大唐。



虽然织布工艺很一般,但用色大胆不拘一格,给人以鲜明豪放之感,受众甚广。方重勇安顿好兵马后,带着何昌期、崔乾佑等人在宛朐城外的商品闲逛,就看到了曾经一度消失的鲁锦。



“这种布也有人买吗?”



护卫打扮的何昌期小声嘀咕道。



其实他说的是废话,因为就在此时此刻,卖鲁锦的商铺就人来人往的,显然生意很好。



“天下稍稍安定下来,百姓们自己就可以找到出路。”



方重勇摆摆手随口说道,压根就懒得搭理何昌期。何老虎就喜欢那种华丽又细密花纹的衣服,不稀罕粗纹路又单色调的那种。



其实各地的特产,都有其诞生的背景和需求。某人不喜欢只是因为他不在这里生活而已。



“大帅,我们带兵去登州,汴州不要紧么?如今河北可不算太平啊。”



身边同样是护卫打扮的崔乾佑,忧心忡忡的询问道。



本作品由六九書吧整理上传~~



他其实是想坐镇汴州的,不过看上去方重勇另有安排。



在崔乾佑看来,这次登州之行,很可能也只是跟大钦茂客套客套。真要出兵渤海国,那是不可能的,至少方重勇不会亲自带兵去。



他就是这么认为的,然而方重勇没有任何明确表示。



众人来到路边的一间茶楼,里面很多人,正在听一位说书先生说书。说书的内容,正好是“永王让国,方清不受”。



说书兴起的时间不长,剧情也不长,但是书的种类很多。



方重勇找了个雅间听书,剧情已经进展到永王李璘登基称帝,然而管理不好天下,以至于民怨沸腾。



李璘向方清提出禅让,但被对方坚决推拒,最后只好将军政大权交给方清,然后自己当个太平天子,什么事情也不管,整天就泡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3/5)

章节目录

盛唐挽歌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携剑远行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携剑远行并收藏盛唐挽歌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