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本设计中只能容纳两千人居住的居养院,现在住进去了一万人不止,而且还不断有流民从河北而来。那些居养院里面住不下的人,只好在居养院外围搭建起了帐篷,有些人甚至仅仅是用几块木板挡风。



就这样,位置还不够。



刘晏已经下令开仓放粮,只不过依旧是只能救一时而已。



“都是史思明父子闹出来的祸事。”



居养院“城墙”上观摩流民领粥的方重勇,长叹一声自言自语,不知道该怎么评价才好。



“官家,冬天不方便施工,待到春季,播种、翻土,修建河堤,开凿水渠,工坊里面制作军械,乃至修建汴梁城的城墙,都需要大量人力。



我们只要养他们一两个月,到时候让他们以工代赈即可。现在施出去的粥,都不白忙活。”



刘晏对方重勇叉手行礼解释道。



“太慢了,工坊不是冬季也不影响劳作嘛,让这些流民里面,一户至少出一人进工坊干活。



人一闲下来,就会惹是生非。



接受施舍的人,天生就会认为自己低人一等。



现在就办,不必等开春,不劳动者不得食。



都什么时候了,要跑步前进!”



方重勇板着脸说道。



“官家……”



刘晏想说冬季开封城内外的各种工坊都停工,木工、织工、锻工什么的,都回家过年了。看看方重勇的面色,最后还是缓缓点头。



主要是冬季百业萧条,想生产也没有销路,即便生产也不过是积压库存而已。



“马上要打仗了,到时候再生产就来不及了。让各家都动起来,没有销路的话,那就官府先采办着,总有用得上的地方。”



方重勇摆摆手说道。



一场战争已经迫在眉睫,关中、洛阳、河东一部分,几乎大半个河北,已经确定会参战。而河南等地会不会参战,全看方重勇的谋划。



甚至可以说,全看他的意志。他说要打,那就真要打!



到时候,仅仅是转运粮秣的民夫,人数都不会少。还有战争的方方面面,都会需要大量劳动力。



等战争爆发时再去准备,已经有些迟了。



光这运粮的平板车,都不一定够用,这还不提损耗。



刘晏匆匆忙忙去传令,等他回来的时候,方重勇已经坐到马车里面,准备回开封城了。



刘晏上马车后,方重勇就沉声问道:“如果要打仗,打一年,甚至三五年,我们的粮秣够用么?”



“那得看怎么打,在哪里打,打多大。



只要不在汴州和周边地区动手,下官都有办法筹措到粮秣。”



刘晏自信满满的说道。



经过这两年的布局,汴州朝廷所管辖的各州县,已经设立了官仓,并且不受地方官府管控,直属于朝廷派出的官员管理。



这些官仓,既是常平仓,负责抑平粮价,防止囤积居奇,同时也是军仓,负责提供军粮。



汴州是水路总枢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3/5)

章节目录

盛唐挽歌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携剑远行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携剑远行并收藏盛唐挽歌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