叹了口气说道。



洛阳一旦打起来,会影响天下的格局。只不过现在就说一统天下,还为时尚早。



如果只是占领土地,而不整合地盘,不进行政治改革。那最后,不过是走老路罢了,或许还不如大宋。



方重勇一点都不着急,他甚至觉得现在的进展有些快了,地盘还没经营好。



……



“凭票买盐!凭票买盐!没票的不要在官营的盐铺排队!”



一个皂吏在官营的盐铺门前大喊道,态度非常恶劣。但排队的人有增无减,没有任何人因为皂吏的态度差,就不排队了。



方重勇穿着麻布衣,顶着幞头在一旁观摩人们排队买盐。试图了解朝廷盐政运转的细节。



官营的盐铺并不在开封县城内,甚至不在皇城内,而是挨着运河的渡口,人来人往,交通非常方便。



限购的官盐很便宜无须多言,只是这买盐的人,好像多得有点超乎想象。



“我问你,一家五口,一个月要吃盐多少?”



方重勇向身旁的大聪明询问道。



“回官家,大概要吃十七斤盐。”



大聪明叉手行礼答道。



这个量多吗?



答案是不仅多,甚至多得有点离谱了。



但这是在唐代,普通百姓要从事强度非常高的体力劳动,身体的盐分损失很大,必须要补充。



不然,就没力气下地干活了。



如果再把腌制咸菜所需的盐也算上,那就更多了。农家的咸菜不仅给自己吃,甚至很多时候是当做商品贩卖的。



所以古代的盐政,其影响力,看似稀松平常,实则是核弹级别的。



“官家,很多人去官府告状,说外州百姓也来这里买盐,渡口那边也给他们开票据,这样不妥。应该只许本州百姓买低价盐。”



大聪明小心翼翼的建议道。



所谓“外州”,不是在说汴州以外的其他地区,而是说的汴州朝廷无法所管辖的其他地区。



如关中,如河北等。



这些地方,都有很重的盐税,许多人甚至走几天的路来汴州买低价盐。当然了,这些人基本上都是坐船,只有汴州的运河渡口,才能开“票据”。有票据才能买低价盐。



当初发现这个问题的时候,方重勇直接大手一挥:既然是限购,那就一视同仁。只要是买来自己吃的,一律接待,不分什么辖区内和辖区外。



中枢里面很多人都反对,但方重勇力排众议,咬死了不松口。



“你啊,不要听那些商贾们聒噪。他们是觉得不能卖盐给外地人,赚不到钱就是亏了,觉得是官府挡了他们的财路。”



方重勇嗤之以鼻道。



限价盐并不能保证满足一家所需,不足的部分,还要找私营的盐商去买。其实方重勇还是给这些商贾们留了活路的,只是不让盐商操纵盐价而已。



不过汴州这边,因为有便宜且限量的官盐。所以就算是私盐,也比外州的盐要便宜许多。



方重勇的想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3/5)

章节目录

盛唐挽歌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零点小说网只为原作者携剑远行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携剑远行并收藏盛唐挽歌最新章节